ETF系列專題報導股票ETF特性及風險(上)-各類ETF投資哲學大不同

上市櫃ETF類型、追蹤標的及證券代號說明

上市櫃ETF多元且國人蔘與日增,爲使讀者有系統的從商品、制度、風險等面向掌握ETF全貌,特規劃一系列專題,包括「股票ETF特性及風險」、「債券ETF特性及風險」、「期貨ETF特性及風險」、「槓桿反向ETF特性及風險」、「流動量提供者與造市機制」、「申購買回套利機制」、「折溢價風險」、「追蹤差距與追蹤誤差」、「監視制度」及「下市清算風險」等主題,期助釐清不同類型ETF的投資關鍵,破除見樹不見林的盲點,讓投資理財更穩當。

ETF是以追求特定指數報酬爲目標,並在交易所公開買賣交易的基金。爲使ETF的報酬表現儘可能貼近所追蹤的指數,發行ETF的投信公司必須按照標的指數的成分來建構或調整投資組合,因此ETF背後的投資組合可能持有一籃子股票或債券,也可能交易期貨等衍生性商品,例如追蹤期貨指數的期貨ETF,以及需要買賣期貨來達到槓桿倍數或反向曝險的槓桿反向ETF。

ETF像股票一樣在盤中可隨時買賣,交易便利,又因被動追蹤指數,兼具投資組合透明度高、週轉率低、管理費率低等好處而廣受全球投資人青睞。近年隨着國內ETF商品多元及市場蓬勃,受益人數和交易人次節節攀升,已成爲國人重要投資理財工具。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共發行221檔ETF(120檔上市,101檔上櫃),總資產規模超過1.6兆元,平均每日成交181.5億元,占上市櫃整體市場成交值約8.74%。

各類型ETF性質截然不同

市面上ETF百百種,不僅橫跨多種資產類別,追蹤工具和報酬型態也大不同,利於滿足多樣化投資需求,但標的選擇上必須特別留意。

若以電影分級來比喻各種ETF的風險屬性,追蹤臺股的ETF算是普遍級,風險較單純;連結海外股票或債券的ETF屬於保護級,最好對國際情勢、跨市場交易及匯率、利率、信用等風險有所認知再入手。

期貨ETF屬輔導級,初次交易必須簽署風險預告書,格外注意期現貨價差、期貨轉倉等風險。

槓桿反向ETF更爲限制級,投資人不僅須簽署風險預告書,確實瞭解此類ETF每日再平衡、利用期貨達成槓桿反向曝險等特性,還要符合適格性條件,例如已開信用交易帳戶,或一年內有買賣權證或期貨達10筆以上者,才能交易槓桿反向ETF。

若用更簡單的二分法來看,追蹤股票、債券的原型ETF可單筆或定期定額投入並中長期持有,做爲資產配置核心部位,但期貨ETF(證券代號第六碼爲U)、槓桿反向ETF(證券代號第六碼爲L或R)波動性高,只適合短期交易並積極停損,不能長期持有,更忌抱持撿便宜、賭反彈或攤平的心態搶進。

2003年我國首檔ETF在證交所掛牌上市,追蹤的正是國內市值前50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下篇我們將詳細介紹這種歷史最悠久、型態最傳統的ETF-股票(原型)ETF。(臺灣證券交易所提供,呂淑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