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菱殼生物炭 低碳辦公室展示減碳成果

南市官田區公所生物研習室,與官田國中合辦的「FUN假遊官田發現菱殼生物炭」活動中,展示菱殼生物炭成果,吸引衆多民衆參觀。(圖/環保局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菱角殼當垃圾燒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環境,臺南市低碳辦公室與官田區公所合作推動「菱角殼炭化減碳示範計劃」,運用科技將菱角殼製成生物炭,埋在土壤中當肥料,不僅封存二氧化碳,更可改善土質,減少使用化學肥料,這項成果8日在臺南市官田區公所生物炭研習室、官田國中合辦的「FUN假遊官田發現菱殼生物炭」活動中展示,吸引衆多民衆參觀。

臺南市低碳辦公室說,官田區是有名的菱角之鄉,栽種面積產量全臺最大,每年產生近3700公噸菱角殼。以往都棄置田邊、露天燃燒或由垃圾車清運焚化,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空氣,臺南市低碳辦公室落實低碳城市政策,推廣農業廢棄物製成生物炭,今年與官田區公所合作推動「菱角殼炭化減碳示範計劃」。

低碳辦公室表示,生物炭(biochar)是有助減緩溫室氣體技術之一,透過熱裂解將菱角殼製成生物炭埋入土中,就能將燃燒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內,增進土壤肥沃度,減少使用化學肥料。

生物炭還能改良土壤透水率,抑制有害細菌滋長、保護土壤溼度與平衡土壤酸鹼值,並可作爲替代性可再生能源及封存碳、吸收一氧化二氮製作過程中產生竹醋液木醋液等附加價值產物,可用於飼料添加劑病蟲害防除、細菌液制土壤改良、堆肥製作等農業用途

低碳辦公室強調,碳補集與碳封存所費不貲,生物炭低成本及高附加價值成爲臺南市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新生機。環保局與官田區公所合作建置菱角殼炭化標準化程序,朝簡單、實用、經濟社區經營面向邁進,同時結合田間試驗建構低碳永續家園教學場域,打造官田區成爲「生活生產生態生命」的示範場域,充分利用廢棄物,達成低碳環境永續農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