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如何保存避食物中毒?醫打破「放冷」迷思:我都熱的就冰

兒科醫師歐淑娟提醒民衆,若是熱菜建議在不吃時立即放冰箱,並不將乳製品等較容易壞掉的食品放在冰箱門上,可以往冰箱中間移。此爲示意圖。圖/Ingimage

寶林中毒事件引發民衆對於如何保存米、面的熱議,兒科醫師歐淑娟在臉書提醒民衆,若是熱菜建議在不吃時立即放冰箱,並且別將乳製品等較容易壞掉的食品放在冰箱門上,可以往冰箱中間層移放。

歐淑娟醫師在臉書粉專「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表示,除了料理及用餐前務必徹底洗手,食材的保存也很重要,買菜回家後儘快冷藏需要冷藏的,煮熟後的食物在室溫下不要放超過2小時,就能遠離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歐醫師說,其實細菌在4℃~60 ℃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快,所以煮熟後的食物若有需要冷藏,也應該儘快放到冰箱裡,而非放在室溫下等它退熱再放進冰箱。

至於很多人習慣依照冰箱的設計,將牛奶或豆漿等飲品放在冰箱門上,歐醫師則建議,因爲冰箱門的溫度通常比較高或不穩定,若是乳製品、豆漿這類飲品,建議不要放在冰箱門,改放在中間層的溫度相對是最穩定的,東西比較不容易壞。

她也指出,腸胃炎並非食物中毒,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腸胃炎通常是病毒或細菌造成,俗稱「吃壞肚子」,造成腸胃道一系列的症狀。而食物中毒則有明確的定義,必須爲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才能稱爲食品中毒案件。

對於很多老人家抱持「食物必須要涼透才能放冰箱」的舊觀念,歐醫師也在討論中呼籲必須要改,她說自己的母親甚至認爲「熱熱的放冰箱容易壞」,但她自己都是「熱的狀態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