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北方城市 對標上海、學深圳

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工作人員爲參觀者演示如何在「24小時智慧超市」購買商品。(新華社資料照片

山東沂源縣石橋工業園,一環材企業工人智能化生產線工作。(新華社資料照片)

工人在東北特鋼集團大連基地鍊鋼區域觀察鋼水倒渣情況。(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北方城市吹起一股「向南方學習」的「對標」風潮,包括青島對標深圳濟南與大連對標上海、陽泉對標安慶濰坊對標南方5城等,除體現出近年來南北之間經濟發展的變化外,也反映出北方城市積極吸收長三角珠三角新經濟發展方面經驗,進而加速本身的轉型升級

日前山西省陽泉市的《陽泉日報》,用一整版刊登以《我們爲什麼要比安慶?》爲主題的系列文章,探討陽泉市黨政代表團6月赴安徽省安慶市考察學習的觸動;之前山東省政府網站也曾發佈《究竟該向南方學什麼?──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發展之問」》(下簡稱《發展之問》),呈現爲期一週南方之行的「思想震撼」。

多城市委南下考察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從去年起,至南方考察、「對標(竿)」學習,幾乎已成山東各地的基本動作。3月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考察團嘉興泉州寧波蘇州南通等5市考察學習;青島則旗幟鮮明地提出「學深圳、趕深圳」,由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帶隊赴深圳考察學習。

身爲南方一線城市的上海,更是北方城市紛紛「對標」的首選。除濟南提出「對標上海」,5月底前往考察外,遼寧大連去年也提出,深化「學習講話,對標上海,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大學習大討論活動。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認爲,南方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產業轉型升級起步早,10餘年前即已開始,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經濟、網路經濟均相當突出。相較之下,北方的產業轉型升級較晚,北方城市積極吸收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新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將有助於加快北方城市的轉型升級。

北方營商環境待改善

在《發展之問》一文的總結,惠新安提到濰坊與南方城市間的差距,主要在於發展水平、思想觀念工作作風、營商環境及工作推進五大方面。對此,衣保中表示,許多北方城市的計劃經濟色彩比較濃厚,國有經濟佔比也較高,習慣按照傳統行政資源分配,或非市場的方式處理問題,營商環境普遍存在亟待改善的現象

衣保中指出,北方城市應向南方城市學習市場引領、企業引領方面的作用,南方城市的新興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良好,主要在於活躍的民營經濟引領。北方可學習南方先進地區體制機制方面的經驗,打造理想的企業、市場、商業環境,讓整個社會經濟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