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北極熊毛研發熱隱身纖維 浙大學者:可用於軍事領域

浙江大學日前模仿北極熊毛髮結構研製出一種隔熱保溫織物,實現「熱隱身」。(圖/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柏浩團隊模仿北極熊毛髮結構,研製出一種有序多孔的隔熱保溫織物,可讓生物體紅外線成像設備中實現「熱隱身」,該成果日前發表於《先進材料雜誌

新華社報導,北極熊的毛髮是一種絕佳的保溫纖維,這是因爲它具有中空多孔結構。爲製作出北極熊毛,柏浩團隊研發出一種冷凍紡絲技術,他們將蠶絲溶解於水中,製成含水量達95%的紡絲溶液,用注射器將紡絲溶液慢慢擠入冷凍裝置,形成直徑約爲200微米的單絲纖維,再通過冷凍乾燥,讓纖維中的冰晶昇華留下衆多有序的片層孔。

團隊發現,這種仿生纖維的導熱係數,比北極熊毛更低,保暖性能更優於北極熊毛。爲了進一步證實該種仿生纖維的性能,他們將仿生材料編織成一小塊仿生織物,覆蓋在一隻兔子身上實驗結果顯示,在-10℃到40℃的環境中,紅外線相機幾乎觀測不到被仿生織物覆蓋的生物體的熱量,成功實現隱身。

▲除了熱隱身外,這種仿北極熊毛纖維既可以實現被動隔熱,也可以實現主動生熱。(圖/CFP)

此外,團隊還將碳納米管加入仿生纖維,製造出電加熱織物。在5伏特電壓下,電加熱織物的溫度可以在一分鐘內從24℃升高至36℃,這種多功能可穿戴織物既可以實現被動隔熱,也可以實現主動生熱。

柏浩表示,這些特性意味着這種材料在工業軍事領域都有較爲廣闊的應用前景,下一步將對仿生材料的強度進行提升,並融合多種材料拓展功能。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