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六龜警備線 廖科溢尋歷史風情

廖科溢拍攝《雲端裡的49天》節目,展現臺灣山脈間蘊含的豐富自然資源,並揭露少有人知的世界級絕美景緻。(亞洲旅遊臺提供)

專家如林(右)向廖科溢解說浸水營古道歷史文化。(亞洲旅遊臺提供)

廖科溢(右二)與團隊走入逾百年曆史的「白鬚賀分遣所」,透過專家解說了解臺灣歷史。(亞洲旅遊臺提供)

亞洲旅遊臺節目《雲端裡的49天》即將進入尾聲主持人廖科溢以高雄登山路線爲主,走訪有小桂林之稱的「十八羅漢山」、日治時期興建的「六龜警備線」及逾500多年的「浸水營古道」,路程充滿着臺灣歷史的意義,沿途造訪的遺蹟,讓這趟登山之路顯得更有韻味

在臺灣中央山脈探索之旅的最終趟,廖科溢來到高雄的六龜警備線,此地是日治時期南部興建的第1條警備線,當時主要是爲了防堵布農族原住民阻撓樟腦開採而攻擊人,遂設置隘勇線及通電鐵絲網以保護工人及日人,沿線共設置了53座分遣所及4處警戒所,平均每1公里就有1個警所,顯見當時的衝突事件相當頻繁。

分遣所發現日人酒瓶

廖科溢抵達其中一處「白鬚賀分遣所」,他發現沿途皆有散落的文物地上留有多種類型空瓶,包含調味瓶及啤酒瓶等,仔細看啤酒瓶的瓶身上印製「大日本啤酒」的文字,他打趣說:「可見當時的人也喜歡偶爾來一杯!」其實六龜警備線道路僅有少數專業登山者通行,因此雜草長得特別茂盛,必須花時間劈荊斬棘,才能將分遣所的相貌稍微顯露出來,他表示:「這就像探尋古文明一樣,整個過程都是在發掘。」

最終來到擁有500多年曆史的浸水營古道,這是一條越嶺點最低、使用頻率最高且壽命最長的古道,不僅是南部橫越中央山脈的古道,也是早期卑南族與排灣族往返東、西方交易路線,到日治時期日本人進行理番政策又重新整建,才成爲現今的浸水營古道。古道上同時存有清代及日治時期的遺址,有清代營盤、日警駐在所、木炭窯和舊鐵線橋墩等多處遺蹟,還擁有豐富的熱帶動植物生態

百年古道遇見石板

廖科溢與專家優閒漫步於古道上,順道走訪早期排灣族頭目的舊居遺址參觀,聽着專家娓娓道來:「當年排灣族建立石板屋時,是以地面底下3至4公尺開始往上房子,因此房子有一半都在地面下,主要是爲了防止野獸敵人入侵,相對地他們也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防禦,因此入口處的高度設計都會比較低。」

登山過程中,專家不斷分享歷史故事,讓廖科溢有一趟收穫滿載的旅程,他感激地說:「感謝古道專家,因爲他們的發掘,讓我們現代人可以盡情地去貼近,以及瞭解這些百年古道的歷史,並且在這當中也發現中央山脈的美以及它的歷史與文化。」《雲端裡的49天》最終章於今(22日)週六晚9點亞洲旅遊臺播出。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