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颱海危機!美中臺專家開會 與會者曝:美軍機多次飛越臺灣上空

▲近年臺海南海緊張升級,美中紛紛進行大型軍演。(圖爲美國太平洋艦隊/翻攝自Facebook/U.S. Pacific Fleet)

文/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2日專電

美中臺專家近期兩度開會探討兩岸關係與會者認爲,兩岸難以突破當前政治僵局,爲防止臺海危機雙方應在欠缺官方對話的情況下加強傳遞訊號嘗試增進互信、尋求合作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10月及12月邀集美中臺知名學者與卸任官員舉行二軌(非官方)視訊會議,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後探討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摘要報告今天公佈,未列出與會者名單,也依往例未揭露發言者身分

首場會議聚焦臺海軍事活動頻繁導致局勢緊繃、美中關係急遽惡化。隨着美國大選結果趨於明朗,第2場會議話題轉向尋求「相互再保證」(mutual reassurance)與穩定兩岸關係的實際步驟

臺灣與中方與會者都認爲兩岸關係深陷惡性循環,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日到明年1月20日拜登(Joe Biden)就任總統期間,兩岸關係惡化略顯緩和,但離停止惡化仍有一段距離,須抑制迫使雙方火上加油的壓力,改善關係纔會有進展。

報告指出,美中與臺海兩岸溝通斷絕,導致今年下半年出現嚴重溝通不良、懷疑與誤判。如此安全困境雖未演變成危機,但不可忽視其嚴重程度與日後帶來災難性後果的可能。

北京臺北當前政策立場使兩岸不可能恢復官方對話。北京堅持對話前提是總統蔡英文政府接受九二共識或其他一中表述,臺北則堅持對話不應預設前提。兩岸缺乏互信,使得雙方都不願率先讓步,克服恢復對話的重大障礙

報告建議,兩岸當務之急是在軍事活動以外尋找權威性「訊號傳遞機制」(signaling mechanism)。領袖演講與發佈公報有時可發揮這項作用,但缺點是不定期且欠缺細節,難以挺住時事紛亂帶來的衝擊。

與會者悲觀看待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後時期兩岸民間交流步調廣度,但看好拜登政府以一貫且溝通明確的美方政策協助臺海局勢回穩。

美方與會者表明,拜登執政後美臺關係仍會有北京一貫反對的作爲,包括美國對臺軍售、可能派遣高階官員訪臺、國會決議等形式表達對臺支持。但他們也預期,拜登時代的美中關係將比川普執政時更具建設性

中方與會者持續對美中戰略競爭下的美臺關係發展表達關切,並認知這些議題未來將帶來諸多考驗

臺海兩岸與會者都就安全議題提出「再保證」。一名臺灣與會者提及,臺灣當局多次否認美國軍機飛越臺灣本島上空,國防部也對美國明年可能進一步對臺軍售輕描淡寫。

一名中方與會者指出,北京在「十四五規劃」(第14個五年規劃,2021至2025年)中提及臺灣的篇幅極小,涉臺部分側重和平發展,而非實現統一。這名與會者認爲,北京對實際與法理臺獨劃下清晰紅線維持現狀與否要看臺灣怎麼決定。

報告寫道,儘管兩岸深陷政治僵局、美中戰略競爭加劇,新現狀仍應保留正和(positive-sum)合作空間,應將疫後復甦與維護民間交流置於優先。與會者同意明年初再度集會,討論如何增進互信及政治僵局中可合作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