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沒人買,貝殼這個中間商賺大發了

8月13日,貝殼找房公佈了2024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

總營收同比增長19.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4.57%;現房交易服務同比增長14.3%;房屋租賃服務同比增長167.1%......

放眼望去,一片紅色的增長數據,令人不禁感嘆:房地產的春天又來了?

事實是,房地產還在經歷寒冬,只是貝殼的春天來了而已。

網圖

如今的房地產行業,用“哀鴻遍野”來形容完全不誇張。

自從2021年某房產集團暴雷,導致萬億窟窿無法填補,留下一地雞毛後,人們發現:

房地產行業就像個被半路痛擊的老鷹一樣,自己急轉直下的同時,也讓無數嗷嗷待哺的幼崽們餓的不輕。

遠的不說,曾在房地產行業叱吒風雲的萬達集團,自2023年起,就不斷出售自己旗下的萬達廣場,以換取流動資金供集團週轉。

大名鼎鼎的碧桂園就更不用說了,資金鍊斷裂、營收虧損嚴重、股市暫停交易,無力償還債務,今年屢被爆出以資抵債,龐大的房產帝國,如今已經岌岌可危。

最重要的是,縱觀整個房產市場,這還算挺得久的。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3年12月22日,當年被A股強制退市的公司一共有43家,其中,房地產企業就有8家,屬於行業重災區。

而根據今年《財富》最新公佈的世界500強企業來看,2024年的中國民營房企全軍覆沒,完全被清退出了榜單。

僅有的幾家中國房企,保利、華潤、萬科等企業,或多或少都沾點“國”字邊,大後方穩定的同時,也沒有被恆大連累到,故能得以安定發展。

網圖

不過,如今傳統房地產泡沫一個個碎掉,這個曾經捧出了無數首富的行業,即便有企業依然屹立,但也不妨礙它正在往夕陽的道路上行駛。

而相較這邊亂成一鍋粥的情況,貝殼找房的發展,算得上是出類拔萃了。

8月13號,貝殼發佈了截止2024年6月30日的第二季財報後,低迷許久的兩地股市迎來了久違的上漲,儘管漲幅不大,但也算是給投資人吃了顆定心丸。

從財報中能看出來,目前,貝殼延續至今的主打業務都在賺錢,房屋租賃的淨營收更是達到了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67.1%,整整翻了一倍多。

網圖

與此同時,貝殼還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股票回購計劃擴大至30億美元。

“股票回購”,尤其是如此大額的股票回購,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

不過,貝殼此舉完全表現出了企業對自家發展的信心,也向外界傳達了良好的經營情況,算是一舉兩得的計劃。

其實,“貝殼找房”並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企業,它更多的時候是作爲一個平臺中介的模式存在,和58同城、安居客是一個賽道的。

但近年來,房地產的不穩定,讓這些依託於傳統地產存在的平臺不免也被潑了一波又一波的冷水。

網圖

貝殼找房聯合創始人彭永東在2023年7月,發佈了一封名爲《翻越第二座山,吹響集結號》的信。

信中表示,貝殼將啓動“一體三翼”的戰略升級,並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一體”其實就是經紀事業線,“三翼”則是家裝、惠居和貝好家。

與以往相比,這次的計劃新增了“貝好家”事業線。

而所謂的貝好家,簡單來說,其主要業務就是房地產開發和經營。

換句話說,貝殼找房,這個做了5年房產搬運工的中間商,終於要去自己“生產”商品了。

網圖

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註定了它即便被啃食的七零八落,依舊是塊大蛋糕。

結合如今市場和消費者的雙重變動,貝殼的傳統經營模式說到底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發展方向了,再在平臺上“動刀子”也是治標不治本。

當然,如果貝殼想的是安家守業,隨意而安,大可不必碰“房地產”這塊荊棘地。

但貝殼如今身上的壓力實在是太重了。

沒錯,即便如今貝殼找房數據亮眼,但也不證明它的發展就一帆風順。

網圖

第二季的財報縱然亮眼,但其並未將2024上半年的營收扭虧爲盈。

原因無他,第一季度的財報,實在有些“慘不忍睹”。

貝殼找房2024財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爲163億元,同比下滑約19.2%,淨利潤爲13.92億元,同比下滑約61%。

因爲第一季度的“拖累”,上半年整體收入下滑了0.25%,淨利潤更是跌了31.04%。

網圖

如此反覆的營收數據對企業的經營不是好事,更何況貝殼近幾年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股票市場。

2022年4月,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基於《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認定名單,其中就有“貝殼找房”。

根據規定,若連續三年被認定,SEC就會禁止企業在相關範圍內進行股票交易。

彼時,貝殼正值風雨飄搖之際,2021年營收雖有上升,但淨利潤降幅明顯,再加上疫情、樓市調控升級、反壟斷調查輿論等原因,企業在連續打擊之下,雖然都有驚無險的度過了,但依舊身心俱疲。

網圖

爲挽回頹勢,貝殼轉身洄游港交所,通過“介紹上市”的方式在港交所上市,達成了“雙重主要上市”的成就。

“介紹上市”爲已發行證券的企業申請上市的方式,因爲流通量足夠大,所以上市時無需再發行新股。

而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快”。

可見,貝殼當時情況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地步。

港交所上市後,貝殼暫時穩定住了股市,但與此同時,雙重主要上市的壓力也牢牢壓在了企業身上。

這對於創始人剛剛去世僅一年的貝殼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2021年5月20日,鏈家創始人左暉因病去世,年僅50歲。

這一消息不僅在互聯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也爲鏈家和貝殼的發展打上了“不確定”的標籤。

對業內人士來說,這場意外有點太“意外”了。

作爲創始人,左暉是鏈家和貝殼的領路人,甚至即便着眼於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左暉也可以稱得上是絕對的靈魂人物。

網圖

2001年,左暉創立了鏈家,在整合房產經紀的同時,也爲其定下了初期的統一標準。

2014年,鏈家在北京的市佔率就突破了55%,在上海、成都、武漢等城市也達到了絕對的市佔第一的地位。

4年後,面對網絡的飛速進步,左暉決定利用鏈家的優勢,建立線上平臺,於是,“貝殼找房”上線了。

作爲從“鏈家”脫穎而出的品牌,貝殼在成立之初最原始的任務就是“締造平臺”,締造一個線下網絡和線上流量相結和,集房產交流、轉租、買賣於一體的平臺。

網圖

彼時,鏈家已經成爲了市面上最大的房產經紀公司,垂直領域做到了極致。

但鏈家的一位高管表示:“你在垂直領域做得越成功,你的敵人也就越多。”

左暉本人也表示:從垂直領域走向平臺領域,確實是一種風險。

做平臺,招攬經紀公司和房源,就意味着要給競爭對手大開方便之門,但與此同時,同行之間交流經驗,也更利於平臺整合信息,擴大優勢。

這個想法,其實是左暉將近10年前就有的想法了。

鏈家高層也曾有過討論,但最終因技術和發展還不成熟,並未付諸實踐。

選擇在2018年重新撿起“做平臺”的想法,是因爲鏈家面對日漸複雜的市場,有了很強的危機感。

網圖

當時,不少鏈家的高層認爲,如果他們不能形成門店、經紀人、客戶和同行的“圈”,那就很有可能被抓到空子擊破,這是很危險的。

因而,做平臺,迫在眉睫。

既然已經拍板決定了,那之後的事情也就理所當然了。

2020年,成立不過兩年的貝殼在美股上市,左暉在北京“雲敲鐘”,開盤當日,股價暴漲,較發行價大漲75%,當天收盤市值爲422億美元。

意氣風發之時,生命截止終點。

對左暉來說,這是一大遺憾,對鏈家和貝殼來說,這更是一場“災難”。

紮根房產經紀行業20年,左暉早已成爲了許多老員工心目中的精神支柱和領軍人物。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當時正值風雨之中的企業動搖的更加厲害,彼時,一位業內人士甚至直言:“失去左暉的貝殼,失了定力。”

網圖

就連貝殼的接棒人彭永東都毫不掩飾的承認:“2021年爲貝殼‘空前艱難’的一年。”

但幸好,失去了左暉的貝殼依舊不缺背水一戰的勇氣。

這幾年,貝殼動作頻繁,許多政策大膽且風險巨大,在諸多無力創新和創新過頭的企業中,它走出了一條新路。

左暉在貝殼找房上線之初,就曾說過:他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那就是貝殼沒做成功,鏈家也沒了。

如今,至少不會比那時更壞了,不是嘛。

參考資料:

財經雜誌:《從鏈家到貝殼,左暉的野心與恐懼》

中國企業家:《後左暉時代,貝殼艱難守業》

鹽財經:《房子沒人買,貝殼這個中間商卻發財了》

北京商報:《貝殼找房“翻山頭”》

作者:又又雙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