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中國音樂學院舉辦徽州民歌專場
“興民歌之風,揚民歌之韻。”國家級徽州民歌代表性傳承人操明花11月4日來到中國音樂學院“新山歌社”,與大家一起分享徽州民歌的魅力。
指導教師張天彤帶領同學們領略了徽州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後,着重講解了徽州民歌中特有的“滾聲哈哈腔”。
操明花是土生土長的徽州人,現任黃山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黃山市第七屆政協委員、黃山市徽聲演藝團團長等職。她自幼受長輩們、特別是媽媽和外婆的影響,喜愛並擅唱徽州民歌。她的嗓音高清明亮、淳樸自然,有着濃郁的鄉土氣息,並以掌握徽州民歌特色唱腔“滾聲哈哈腔”而遠近聞名。
操明花
作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操明花經常走進各大高校與中小學的課堂教唱徽州民歌。她演唱的徽州民歌代表性曲目《十繡鞋》《牧牛山歌》《賣花錢》《十二月花》《四季歌》等遠近聞名。
有研究表明,“滾聲哈哈腔”盛傳於明時期,是徽州民歌演唱中古老的徽韻特色聲腔,對演唱者高亢、明亮、甜美、純淨的嗓音以及流暢奔放的氣息要求較高。2008年6月,徽州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張天彤的建議下,操明花首先用老徽州府的方言示範演唱了《十繡鞋》,並逐句教唱這首民歌。《十繡鞋》全曲共十段,在教唱的過程中,操明花逐字逐句細緻的講解方言的發音以及對徽州民歌韻味的把握,尤其是對“滾聲哈哈腔”的演唱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教唱環節
“滾聲哈哈腔”的演唱需要氣息下沉,聲音位置靠前,聲帶放鬆,演唱時需要靠聲帶的震動和氣息的配合,面部打開笑肌上提。操明花教唱了搖籃歌曲《磨米磨面》《四季歌》以及《十二月花》等歌曲,並提醒同學們注意方言發音問題的同時,也要照顧到不同歌曲的演唱情緒。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操明花和她女兒操潔春採用對唱的形式示範演唱了《牧牛山歌》,讓同學們一領“滾聲哈哈腔”的獨特魅力。隨後,在張天彤的鼓勵下,同學們自告奮勇地走到臺上彙報了當天的學唱。操明花針對同學們的演唱進行點評與指導,讓同學們在學與唱中把握徽州民歌的演唱特點和藝術特色。
張天彤說:“文化的差異性正說明文化內涵的豐富性,任何一種音樂體裁及其風格的形成,都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生產勞作方式有直接的關係。徽州民歌由於徽州地區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有別於淮北及江淮地區的生產勞作方式,使得每一首民歌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和獨特的方言表達,操明花老師爲我們示範並教唱的這幾首歌曲恰如其分的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