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陳家珍、萬會知攜興山民歌走進中國音樂學院
來自湖北省興山縣的興山民歌傳承人陳家珍、萬會知母女倆近日應邀走進中國音樂學院“新山歌社”,向同學們展示古老又獨具特色的興山民歌。
今年84歲高齡的陳家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興山民歌代表性傳承人。她1936年出生於湖北省興山縣黃糧鎮戶溪村,自幼聰明好學,喜歡唱歌。她的嗓音高亢明亮、唱法獨特、韻味十足,能夠用特有的顫音唱法熟練演唱《十送》《十愛》《五更》《探郎》等100多首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曲目,被專家學者們尊稱爲“三峽民歌王”“鄂西歌后”。
萬會知是陳家珍老人的女兒,目前是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興山民歌代表性傳承人。她1963年出生於興山縣黃糧鎮戶溪村,自幼受父母親的影響而喜歡唱當地的民歌。自1981年與母親同臺參賽獲得榮譽後至今的30餘年來,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從未間斷地跟母親學唱民歌,並跟隨母親參加各類比賽和展演活動。
當天的課堂上,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張天彤向同學們簡要介紹了興山民歌的由來以及特點。隨後,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陳家珍和萬會知示範並教唱了《五更》《交情哥》和《種花》。在學唱過程中,同學們被耄耋之年的陳家珍時而高亢嘹亮、時而低沉傷感的獨特演唱所感動、震撼,課堂上不時傳來熱烈掌聲。
通過兩位傳承人的教唱,同學們感受了興山民歌“以悲爲美”的音樂特色,以及極具難度的“興山特性三度音程”。最後,兩位傳承人爲在場師生們示範展示了她們拿手的《下田號子》《五句子歌》。
在兩位傳承人的演唱與指導教師張天彤的文化闡釋中,同學們更加體會到了作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山民歌,其獨有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底蘊所彰顯的“楚聲巴歌”的古老文化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