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波札那的鑽石產業

波札那的鑽石產業 圖╱美聯社

波札那人民常說,上帝公平的,祂給了我們貧瘠的土地、乾旱的氣候,卻又賜給我們最珍貴的鑽石作爲補償。自1970年代中期開始,鑽石採礦業成爲波札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鑽石出口國家主要的收入來源,但象徵永恆的鑽石真能長久支持人民的生計嗎?

■Diamonds will not generate the same return as we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accustomed to because the deeper you go to try and dig out the ore, the more costs you incur and consequently you have to reconcile yourself with lower return

50年前,非洲南部的波札那共和國成功獨立,曾有媒體記者形容這個內陸國是「貧窮、饑荒遍地的不毛之地,難以達成經濟穩定」。如今波札那已經脫胎換骨,成爲非洲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之一,在擁有25萬人口的首都嘉柏隆里(Gaborone),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如此榮景的背後推手正是價值連城的鑽石。

鑽石熱潮曾帶來榮景

探勘人員於1970年代初首度在波札那北部發現鑽石礦脈。該國出產的鑽石中約一半爲寶石級,價值較高,因此自1980年代初期以來,波札那一直是全球產值最高的鑽石生產國,最高產量超過3,000萬克拉,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少70%來自鑽石銷售

目前波札那共有4個主要鑽石礦區。位於奧拉帕(Orapa)的首座礦場於1972年啓用,萊特拉卡內(Letlhakane)的小型礦場也隨後投入生產。1982年啓用的朱瓦能(Jwaneng)是世界蘊藏量最豐富的鑽石礦場,達姆沙(Damtshaa)礦場於2002年開始運作,所有礦區皆由德比斯瓦納(Debswana)公司負責開採營運,該公司由波札那政府和世界鑽石業巨頭De Beers集團合資成立,雙方各佔一半股份。

去年,由於全球鑽石市場持續低迷,鑽石商戴比爾斯(De Beers)公司決定縮減在波札那礦區的營運規模,旗下2座礦場減產、1座進行維護,因此波札那的鑽石出口銳減18%。波札那央行提供的資料則顯示,今年7月該國的主要礦區鑽石出口總值4.389億美元,這是自今年4月5.666億美元以後的最高峰,5月只有7,030萬美元、6月爲3.428億美元,去年7月上述礦區完全沒有鑽石出口。

波札那確實靠着鑽石發跡,但不少經濟學家警告,波札那不能老是仰賴鑽石創造經濟成長。嘉柏隆里的Econsult顧問公司主管傑佛瑞斯分析師賽喬表示,該國礦區蘊藏量雖然尚未耗盡,但隨着礦脈越挖越深,開採成本不斷上升,利潤也會被侵蝕,加上國家人口逐漸增長,即使鑽石維持穩定產量,人均收入仍將下降,因此光靠鑽石「將無法提供堅實基礎讓波札那成爲高收入國家,甚至也可能無法讓國家維持現有收入水平」。

鑽石市場面臨質變

波札那知名商人前任礦產能源水資源部長馬剛也警告,合成鑽石已對該國鑽石產業形成嚴重威脅,「有個重要證據就是,De Beers公司即將進入合成鑽石市場,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搶下一席之地…即使我們的礦場再持續運作100年,一旦合成鑽石流行,就沒有人會買我們的鑽石。」

馬剛表示,全球合成鑽石市場不斷擴大,目前年銷售額已經達到90億美元。專家預測,2050年前波札那可以持續出產鑽石,但若國家經濟過度仰賴這非再生資源,一旦物價崩跌,就會造成重大影響,鑽石價格在過去的3年內下跌了40%,這也造成數座礦場與工廠關閉、1,000人失業。專家呼籲,波札那經濟必須多元化發展,才能確保國家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