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聖鳥 襲臺搞破壞

埃及聖䴉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因此快速繁殖,目前推估超過8000只,而且大量佔據棲地,嚴重危及本土物種生存空間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棲地生態組長林瑞興博士指出,鳥類翅膀、會飛翔,遷徙活動範圍很大,例如黑面琵鷺候鳥,都是經過長程飛行的距離去度冬,因此,可以說飛得到的地方都是牠們的家。

但是,如果是自然狀況下,鳥類不可能飛到的範圍,而是被以人爲方式引進,就會被定義爲外來物種。所以,埃及聖䴉在非洲或許是聖鳥,但到別的地方就會被視爲外來入侵物種。

由於埃及聖䴉體型大、繁殖力強,食物來源非常多元,大量獵食魚、蛙、螺類昆蟲,甚至吃垃圾,破壞本土物種的生物鏈,也排擠白鷺等鳥類的棲息空間。

埃及聖䴉被歐盟列爲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因此,歐洲國家也採取射殺成鳥方式降低族羣數量;而在臺灣射殺成鳥,其實頗有難度,因爲埃及聖䴉警覺性很高,而且主要棲息在溼地、紅樹林地形泥濘寸步難行,竹筏還會擱淺,因此,要靠近就很不容易,往往進入入射程時,鳥已經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