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望 五年鉅變 大型紀錄片《長江之歌》陸續播出

隨着大型紀錄片長江之歌》4月24日在總檯央視紀錄頻道的陸續播出,一場以新長江、新生態、新生活、新發展爲話題的長江大聚焦被引爆。

《長江之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出品,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製作。該片共分《我們讚美長江》《你從雪山走來》《你從遠古走來》《挽起高山大海》《灌溉花的國土》《推動新的時代》6集,每集50分鐘。恢宏的氣勢,精美的畫面,深刻的關懷,巨大的變遷……藉助高科技影像記錄,長江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進入國人視野。

特殊的時間節點、高規格的拍攝傳播、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這部由國家重要部委和國家頂級廣播電視機構聯合出品的正能量主旋律作品,再一次讓廣大觀衆深切感受到正能量大片在碎片化多媒體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和強大生命力。《長江之歌》中所埋設的文化基因,也勢必成爲2021年度講好中國故事,激發民族精神優秀作品

1 、一部紀錄片引發的歷史新認知

水是潤澤萬物的源泉。人類逐水而生,世界上的大江大河毫無例外地成爲文明發祥地。一道道青山、一條條綠水一座座大壩、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長江之歌》這部匠心鉅製的紀錄片在帶給人們饕餮視覺的同時,更讓觀衆對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綿延有了深刻的瞭解、對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五年以來的母親河有了全新的認知。

2016年1月5日,領導人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發源地,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上世紀初,黃河流域被認爲是中華文明的唯一發祥地。但隨着考古研究不斷深入,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發源地成爲普遍的認同。我們從《長江之歌》的鏡頭中可以看到,隨着三星堆、河姆渡馬王堆等遺址的發現,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顯現出不同的文明特徵。

長江文化以流域特殊的自然和人文佔優勢,這種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爲基礎的歸趨性文化體系區域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長江水系流經區。

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兩者各有不同的內涵、形式、發生發展進程以及影響力,在數千年中華文化發展歷史中,這兩支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主體文化,既相互衝撞又相互補充,剛柔相濟、陰陽互補,形成了中華文化的統一體,呈現出絢麗的色彩,並深遠地影響世界。

正如《長江之歌》中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高蒙河所言:長江也是中華文明的另一條母親河。長江、黃河,都共同構成了我們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雙線,形成了大一統的中華文化發展的格局。

紀錄片以真實的事物爲表現對象,其核心是“真實”。糾正歷史偏差,揭示歷史真相,一部優秀紀錄片能夠引發人們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思考。可以說《長江之歌》所引發的對長江歷史文化的再認識,是新的歷史時期中我們對祖國母親的再認識,也是對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的再認識。

2 、一部紀錄片激發的民族自豪

六集紀錄片,上下五千年。探秘上游巴蜀文明、中游荊楚文明、下游吳越文明,從美輪美奐的三星堆、馬王堆、良渚古城到如今的三峽大壩南水北調、長江城市羣;從河姆渡7000年前古老的稻穀到畝產超3000斤的雜交水稻, 詩經、楚辭漢賦……長江文化生生不息、風雅至今。《長江之歌》穿越歷史時空,將長江流域千百年來形成的精神價值、智慧結晶、審美情趣、靈魂家園等系統呈現給觀衆,這些精彩紛呈的內容無不讓人滿懷歡喜,心生自豪。

兼容幷蓄的文明基因,篳路藍縷的拼搏力量,銳意前行的創新精神,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長江之歌》通過藝術手段讓鐫刻在金屬光澤裡的文明,昇華到每個國人心中。5000多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優秀文化,在今天和未來都將給予我們最深沉的自信,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3 、一部紀錄片展現的綠色希望

長江流域多樣化的氣候和發達的水系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長江所擁有的獨特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180萬平方公里的長江流域,滋養了三億七千萬畝耕地,生產了全國三分之一的糧食,五分之三的水稻。

浩浩蕩蕩的長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也經歷了多年來簡單粗放式發展造成的沿岸山水林田湖草的大面積污染。保護長江,刻不容緩。2016年,習總書記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推動環境治理、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雲南麗江村民從伐木爲生變種藥材發家攀枝花市鋼鐵集團實現產業轉型;宜昌變身“世界水電之都”“三峽旅遊集散地”;重慶奉節漫山遍野“黃金果”支撐起脫貧攻堅的“甜蜜產業”……

《長江之歌》記錄了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年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逐步落實的歷史軌跡:以江爲軸,生態保護與經濟同步發展。長江經濟帶土壤、水質和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超級計算,沿江產業迅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沿線人民的生活品質快速提升。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通過《長江之歌》,我們都能感受到長江沿線人們在環境治理、經濟發展過程中獲得的空前滿足感幸福感。這是一個充滿傳奇的時代,一部紀錄片展現的綠色希望必能率先在萬里長江實現。

作者:徐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文聯主席 、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