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五集《天下》播出
如果說秦王朝爲中國的國家制度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底盤,那麼漢朝則鑄就了一個恆久的框架。漢,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創立的國家,在漢武帝劉徹改革治理下,帶着青春朝氣,奏響了千古不絕的強音。大一統的國家制度和以儒家爲核心的意識形態得以確立,如同兩根堅實的支柱,令中國在世界東方長久屹立。
12月14日晚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五集《天下》,即將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
居安思危,改革受阻
雖內有諸侯之憂,外有匈奴之患,但劉徹登基時的漢帝國,確實算得上是個安穩之世。本來可以當個“太平天子”的少年劉徹,卻隱約看到了並不遙遠的危機。賈誼的遺作《治安策》,指出了國家治理存在的亂象,也燃起了劉徹進行改革的熊熊鬥志。
劉徹命令各級官員舉薦賢良,喚來隱匿深山的儒士聚集身邊,幾乎是公開舉起了儒學大旗。然而這卻遭到了太皇太后竇太后的強烈反對。竇太后推崇黃老之學,認爲遵守漢帝國曆代傳下來的祖制,無爲而治地管理好這個國家纔是正道。她痛恨儒家學說,遣返劉徹身邊的儒生,罷免劉徹任命的官員,劉徹親自任命的兩個高官趙綰和王臧甚至在獄中自殺。初出茅廬的劉徹一敗塗地,轟轟烈烈的新政就這樣迅疾而慘烈地落幕了。
四年後竇太后去世,失去鉗制的劉徹迫不及待地想要大施拳腳。然而竇太后的化身似乎如影隨形——劉徹的叔叔淮南王劉安,不僅和竇太后一樣推崇黃老之學,同時,他實力強大、野心昭昭。這使得劉徹意識到:分封國的權力必須終結,國家的思想意志必須重構。
儒家學者董仲舒,在此時聽到了他的召喚。在給漢武帝劉徹的策論中,董仲舒提出“更化”:清除秦朝弊制,實行改革;提出“大一統”,繼續推行“強幹弱枝,消除諸侯”的政策,實現國家領土和權力的完整。這樣的建議直擊劉徹的內心。就這樣,君臣之間數次問答,被後世統稱爲“天人三策”。“大一統”三字,更被董仲舒煉爲古今共通的道理:統一將不再單純是政治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認同,是社會思想的統一。
劉徹接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他隨即以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作爲人才遴選標準,設立察舉制度,同時興建官辦學校,以儒家經典教授學生、選拔官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士人文治政府。讀書人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路徑,儒家迎來了自誕生以來最飛揚的時刻,後世沿用了兩千多年的文官體制也由此肇始。
征伐匈奴,盛世太平
在解決國內的思想統一問題後,劉徹把目光轉向了邊境。他決定征伐匈奴,解決邊患。經過多番激戰,河西走廊及河套平原納入漢帝國的版圖。不久,劉徹又將閩越納入統治體系。經過數十年開拓,漢朝的疆域幾乎增加了一倍。
向外延伸不僅僅是版圖,還有經濟血脈。劉徹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最終開啓了連通中西方商貿和文化往來的絲綢之路。絡繹不絕的駝隊從此在這條長達數千裡的通道上不斷往返,綿亙千年,留下了漢帝國開放、包容的氣度,以及與世界交流的長久熱望。
曾經那個受竇太后鉗制、沉默不語的少年劉徹,用三十年的時間,成就了登峰造極的偉業。漢武帝劉徹的時代,留在了司馬遷的《史記》中,而《史記》所言的“中國”,涵蓋了漢帝國所管理的各個民族地區。大一統的政治制度和以儒家爲核心的意識形態,在這一代完全確立。此後,中國是一個大一統、多民族的政權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直至今天。
紀錄片《中國》第六集《視野》將於12月15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講述忠勇智慧的中國人一次又一次心懷大夢的西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