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自己有確定性,就不怕外界的不確定

封面圖 | 《宇宙探索編輯部》劇照

1

問:

看新聞,感覺這個星球上每天各種天災、人禍、戰亂不斷,太鬧心了。作爲個體的我們,在這些面前,似乎是那麼的無能爲力,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不確定性。這讓我覺得不安心。想請教馮叔,面對種種不確定,您覺得我們應該有一種怎麼樣的心態呢?

馮叔:

首先,不確定性是長期存在的。我喜歡讀歷史。如果你也去看前面幾代人的經歷,你會發現,每個人在一生當中要面對的極其不確定的東西,都非常多。

所以,不要害怕不確定性。因爲你不害怕,它存在;你害怕,它也存在,那害怕有什麼用呢?

其次,要儘量讓自己有確定性。當你自己確定時,也就不害怕外界的不確定了。如果你自己不確定,再遇上外界的不確定時,就容易進退失據。

怎麼樣才保證自己有確定性呢?

我講一個同學的故事。我和經濟學家張維迎是大學同班同學。1990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在一起聊天,當時我準備要做生意,不知道接下來怎麼弄,有點迷茫。

他說,「我不做生意,我就做經濟學研究。」

當時沒什麼人把經濟學研究當回事,都做生意去了。但是他覺得,「我就好比在路邊上站着,雖然現在車走了,但是我相信未來這個車一定還會再過來,那時我再上車。」

三十多年過去,他一直沒做別的,做了三十多年的經濟學研究。他用自我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他爲什麼會有確定性?我覺得有兩條很重要。

第一,他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學術研究。

我們也發現,很多科學家、優秀的匠人,都有類似的狀態。外部再不確定,他們都在那研究自己的東西。也就是說,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做自己熱愛的事,能抵禦不確定性。

第二,他的價值觀有確定性。

價值觀確定時,不管職業是否改變,面對的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能適應,也不會恐懼。

所以,要應對不確定性,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確定性。價值觀確定,同時有自己熱愛的事,對自己選擇的職業堅定。這樣的話,外部的不確定性就沒那麼重要了。

你就靠時間的積累,也能夠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做出一番成就。就像維迎那樣,幾十年時間裡就做經濟學研究。他一直都有確定性,所以成爲這個領域裡的專家。

2

問:

可是,有時候,一些不確定的事,尤其是壞事,比如困難、挫折,突然來臨時,會把人搞懵了,會覺得「扛不住」了。這時候該怎麼辦?

馮叔:

我們說要扛住,其實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如果換成其他說法,也可以稱爲毅力、堅持、忍耐,或者奮鬥。這些詞大體都差不多。

一個人能不能扛住,跟他的價值觀有非常大的關係。

我過去經常舉這幾個例子。2009年,我騎自行車在臺灣環島,9天騎行了1100公里。有一天,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婦女,大概四十多歲,居然在磕頭環島,我們就停下來,問她,「累不累?」她說「不累」。我很好奇,「我們是騎自行車環島,你爲什麼要磕頭環島呢?」她沒有回答我這個問題,只說,「拜一拜,拜一拜」。

我後來就一直想這件事。我想,她是有信仰的,所以她能熬住。

在別的地方也一樣。有人從青海一路磕長頭到布達拉宮。他們爲什麼能堅持、能扛住?

他們心中有信仰,有未來,有目標,有相信。

相信很重要,這是能扛住的關鍵。你心中相信這個事,你就能堅持,就能扛住。

當一個人相信愛情的時候,遠隔千山萬水,等待十年二十年,都不是事。當發現對方是渣男或者渣女時候,一刻都不願意多待。

此外,在面對階段性的挫折面前,我覺得還是要保持樂觀。就像是翻山一樣,如果現在是在山谷底下走,只要堅持往前走,爬上山坡,翻過山頭,就有機會到山的那一邊,前面就可能出現開闊的地帶或者豐茂的草原。

我記得我們剛創業那些年,公司發生過債務危機,我們經歷過被人上門逼債的各種摧殘。

比如,當時我們欠施工單位的錢,他們就派人天天來堵門。我們被逼急了,一個合夥人對債主說,「我們還不起錢,不是態度問題,是能力問題」。言下之意,只要我們有了錢,一定還。

還有債主找了孕婦,帶着孩子,來我們這,坐辦公桌上,拉尿、撒潑,噁心大家。我們很糟心,但能怎麼辦呢?只能忍着,然後趕緊去想辦法找錢,還錢。

當時我們的價值觀是很確定的,就是不管出了任何事,面對的處境有多難,我們都要扛住,都要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我們相信,扛住了就有希望,扛住了就有未來。後來,我們還清了所有的欠款,還和不少債權人成了朋友。

總之,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太多不確定的變故。但只有你自己是確定的,你才能應對這些不確定性,你才能在應對不確定的過程中找到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