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保險團隊:惠民保市場增速放緩 發展態勢呈現穩健特徵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經過多年發展,惠民保已成爲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近段時間,部分惠民保產品的退出,引發市場關注。

“2015年以來推出的284款地方性惠民保產品中,73款產品停止運行,佔比約爲25.70%。停售產品雖然佔比不低,但更多地集中在惠民保市場發展早、產品數量多的地區,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市場的自我優化和升級。”7月19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許閒教授團隊在普惠保險發展研討會上發佈的《“以退爲進”:惠民保產品研究與觀察——基於73款停售惠民保產品的分析》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

報告指出,2023年11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禁止養老保險公司經營短期健康險業務,並明確業務範圍超出規定的養老保險公司應當在3年之內完成變更。養老保險公司承保和參與的惠民保產品受政策影響做出動態調整。此外,隨着惠民保運營逐漸成熟,安徽、福建、湖南、河南、黑龍江等地在政府要求下,將多款惠民保產品合併運營,以減少市場無序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消費者的選擇正在促使惠民保產品做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優化迭代;參與主體的市場判斷和佈局選擇同樣影響了惠民保產品的表現。

“總的來看,惠民保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其發展態勢顯示出更加穩健和成熟的特點。”報告指出,“政府參與+多家共保+經紀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的運營模式增強了產品的可持續性和普惠性。政府部門的參與延長了產品存續週期。停售產品中共同承保模式的產品更少,且存續時間表現更優。第三方平臺的參與同樣有助於產品良好運營。

展望未來,報告建議,在機構參與方面,政府部門在引導當地惠民保規範運營後,需要更多地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推動商業保險作爲多元支付方的作用發揮。同時,商業保險公司和各市場參與主體應以惠民保爲契機,遵循惠民保商業普惠保險屬性的前提下,探索和開發更多的創新合作渠道。

在產品設計方面,需要建立消費者需求導向思維,消費者需求導向涉及數據披露、產品定價和運營等多個方面。產品定價方面,需重視消費者價格敏感度和保障需求,通過市場調研來確定合理的價格區間,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在產品設計和運營中,應關注不同年齡層需求痛點,建立分層方案,滿足各年齡羣體差異化需求,提高產品競爭力。

“此外,惠民保運營優化和合規在產品經營中同樣表現出顯著的重要性,通過科技賦能投保理賠提速,運用數據優化產品定價,依託主動續保等方案延長客戶黏性,在當前惠民保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報告指出。

(編輯:何莎莎 審覈:朱紫雲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