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一帶一路”倡議,看看十週年背景下的投資機會

據新聞報道,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期間共有13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確認參加本次會議。在經歷10年建設後,一帶一路即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站在國家發展角度,“一帶一路”概念是2013年以來中國對外政策中發展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爲深遠的政策理念。而站在投資者視角來看,“一帶一路”概念則是一個持續了10年,未來或許還會持續更久的巨大市場主線。隨着10週年的到來,這條政策主線獲得了怎樣的成果,未來又將催生怎樣的市場機會?本文淺析,歡迎討論。

01

“一帶一路倡議”的起點與發展

從根源上講,一帶一路是一扇連接中國與世界貿易的窗口,對國內最主要的意義,就在於打開了國內產品的出口渠道。

“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簡稱OBO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其導向是以從陸上運輸/海上運輸兩條出口路線,對沿線國家進行的貿易/投資/商業合作,其本質並非對外援助,而是以“雙贏”爲目的的經貿投資活動。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實現過剩產能的出海,而周邊國家則獲得了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以及出口物資。

在2013年的時間點,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國內市場逐漸飽和。企業的發展速度與日漸步入增長瓶頸的人口形成矛盾。而爲了實現可持續地發展,企業需要走出國門,擴展新的市場來維持增長,這是自然而然的戰略舉措,也是應對內外挑戰的自然選擇。

“一帶一路”的發展也可以被視作我國製造業轉型的一個起點。在經歷了數十年“世界工廠”“中國製造”的歷史後,中國在工程機械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通信設備、電機乃至消費家電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具備了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能力。“一帶一路”倡議則給了這些企業一個真正發揮自身潛力的機會。通過積極參與沿線國家的建設項目,中國在製造業領域的技術輸出,產能合作能力明顯提升,中國在全球領域的影響力也快速爬升。

截至2023年6月末,中國已與五大洲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有關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項目,促進了民用航空、氣候變化、農業食品、建材、電動汽車、油氣管道、物流、小水電、海洋和測繪等多領域標準國際合作。

作爲衡量其成果的數據,2013年到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增長到了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8%。截至2022年,中歐班列貨運量達到1.65萬標箱,近5年複合增速達21.08%。

中國企業在10年間的一帶一路投資中獲得了顯著的好處。憑藉產品端的物美價廉,“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物流、貿易、基建、裝備機械等相關行業企業收益明顯。截至2022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籤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5514份,新籤合同8718.4億元人民幣,佔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總額的51.2%。一帶一路已經成爲我國工程出口的最大窗口。

結合歷史數據來看,一帶一路指數與A股市場指數的整體表現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而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則主要來源於A+H股的間接效應。在市場早期的上漲階段中,“一帶一路”指數較大概率能較大幅度領先同期市場表現。而在近年來,一帶一路整體表現與市場整體走勢存在分化。

作爲概念/賽道而言,當前“一帶一路”指數在更多層面上與我國出口數據表現具有較好的正相關性,可以被視作一種“出口概念”。在2022年wind全A營收增速下降的背景下,A股海外營收增長成爲業績增長的驅動力,對應一帶一路指數也呈現出跑贏大盤的走勢。對於一帶一路相關標的而言,海外業績增長以及出口整體環境的走強,或成爲行業業績增長的主要催化劑。

02

十年之期至,一帶一路概念如何佈局?

隨着“一帶一路”倡議走過最初的10年,國內外環境相較10年前已有較大的變化,對應的投資熱點或許也會發生變化。如果說前十年的“一帶一路”是爲了打開國際市場,那麼在第二個十年,走向全球的產品將更爲豐富,進入的市場將更爲廣闊。

在多數用戶的印象中,“一帶一路”概念容易和基建、水泥、工程機械掛鉤,這種認知並不算錯。但從出海業績以及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角度來看,在2022年的時間點,中高端製造業纔是A股海外業務佔比重的部分。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電子行業2022年報海外業務收入佔最高,達42%。家用電器(36%)、商貿零售(30%)以及基礎化工(29%)緊隨其後。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給出的2023年上半年的出口數據來看,高端製造業和技術導向產品是當前中國出口的核心驅動力。包括汽車、機械設備、電子行業等新興製造業產業,均是一帶一路市場的重點關注對象。

以汽車行業爲例,根據中汽協於10月11日出爐的數據,中國1-9月汽車累計出口達到338.8萬臺,同比增長60%,其中乘用車出口臺數達到283.9萬臺,同比增長67.4%。如果剔除乘用車出口,1-9月國內乘用車零售銷量爲1523.3萬臺,同比僅增長2.4%。出口已經成爲拉動國內汽車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另一方面,隨着2021年中國在“雙碳”新能源領域的政策目標出爐,“一帶一路”倡議或能夠爲能源合作帶來廣闊的出口機會。中國作爲能源設備產業鏈完整的國家,在新能源、電網領域的技術儲備較爲豐厚,而類似東盟、阿拉伯國家地區本就存在較大的新能源佈局空間,且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具有較大的合作可能性。未來新能源領域將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

而從傳統的一帶一路項目來說,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機械的投資需求同樣有望迎來新的需求機會。受困於2020年—2022年三年疫情影響,中國在“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中存在不平衡的情況。疫情導致了高層機制一定程度不暢通,原本兩年一期的第三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因爲疫情延後。隨着疫後開放,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需求有望逐步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涉及企業以國企爲主,本身容易疊加國企改革、中特估相關標的,也與穩定經營,高股息率等多方面的符合策略。而近期市場受經濟環境弱復甦的影響,強調投資者回報與分紅的情況也較多,投資者可以結合複數策略進行標的選擇。

03

“一帶一路”概念在經歷了最初的概念性普漲後,當前更多是以企業的出海業績爲導向,每個公司在海外取得的成果並不相同,有好有壞。儘管可能會有行業、賽道整體受益於“一帶一路”帶來的出海效應,但公司的估值走勢卻不像賽道股那般具有“一榮俱榮”的效應,而是更爲注重本身的盈利能力。投資者可以嘗試通過相關概念的基金進行佈局,也可以挑選顯著受益於出口的標的進行佈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