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丨善用“望聞問切” 讓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原標題:芙蓉國評論丨善用“望聞問切” 讓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文/黃靈敏

《古今醫統》雲:“望聞問切四字,誠爲醫之綱領。”醫者通過望聞問切,方能對症下藥。作爲黨員幹部,在走訪基層時,亦當如醫者般,善用“望、聞、問、切”法,讓走訪走出實效。

“望”民情,觀實際。“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基層工作瑣碎繁重,任務重、難度大,對於基層幹部而言,披星戴月、日月兼程是常態。因此,黨員幹部“望”民情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切不可閉門造車、一葉障目,要做足準備,通過深入田間地頭、穿過縱橫巷道,離羣衆更近一些,用心用情去體驗酸甜苦辣;要走近矛盾深處,走進問題現場,詳細瞭解矛盾糾紛、居住環境、文化生活、看病就醫、義務教育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要“望”羣衆的神情和心態,體察羣衆的喜與憂、思與盼,真正通過實地掌握羣衆的衣、食、住、行。

“聞”民生,聽需求。“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每一句民聲都是一塊“信息集成”,飽含着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傳遞着生活中遇到的焦慮憂愁。黨員幹部在走訪時,要把羣衆當“親人”,靜心聽取羣衆的心聲,準確把握他們的意見、建議;要善從羣衆“吐槽”聲中瞭解掌握羣衆最急、最盼、最想的事;要善聽開展“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給羣衆帶來的新變化以及羣衆對黨組織的新期待,讓羣衆言其所感、談其所願;要把問題反映上來,做好問題和建議的收集整理、協調解決、彙總反饋工作,真正做到事事清、事事細、事事實。

“問”民意,尋良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正的智慧來源於人民羣衆,只有融入羣衆,才能獲得接地氣的“真經”。黨員幹部在走訪時,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思考多請教,多向羣衆學習,堅持問政於民,讓問題從羣衆中來,解決到羣衆中去;要廣納賢言,聽取羣衆對黨委政府改善民生、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綠化亮化等方面的建議良法;要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等方面向羣衆“求策問計”,爲發展和改進民生工作匯聚民智。

“切”民憂,解難題。“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傾聽羣衆心聲、瞭解民意後,更重要的是拿出“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勁頭,圍繞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民紓困。黨員幹部要結合望、聞、問,善於“切”中工作要點,摸準羣衆脈象,準確定位“積結”和“暗礁”,切實把羣衆有疑問的惠民政策解答實在;要從與羣衆密切相關的“小事”入手,解決羣衆最關心的燈要亮、路好走、車好停等身邊事;要針對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力所能及地辦實事好事,主動幫助解決羣衆看病、上學、就業、住房等方面的實際困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羣衆滿意,讓發展實績更有“溫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