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官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孩子上學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訓練當然心無旁騖”“士官公寓拎包入住,‘家味’十足”“妻子在駐地有了新工作,家庭壓力大大減輕……”3月底,空軍某部下發《一季度爲基層辦好事回訪單》,基層官兵紛紛爲機關所辦的暖心事點贊。

近年來,隨着實戰化練兵不斷進入深水區,部隊野外駐訓、比武競賽、演習演訓等任務日趨繁重,該部將提升服務基層質效,爲官兵排憂解難,作爲激發官兵練兵動力的有力手段,本着“服務官兵永遠在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不斷優化服務環節、疏通服務堵點、及時解難紓困,堅持實事辦到點子上,解難解到心坎兒裡,官兵幸福感與備戰打仗勁頭持續攀升。

點多面廣服務不斷線

“沒想到住房公積金貸款這麼快就辦下來了。”前不久,跟隨部隊在外訓練的該部二級上士郭福星,剛結束一天的訓練就趕緊和在江西老家的妻子分享住房公積金貸款已經辦理好的消息。

3月初,該部幾支分隊前往不同地域開展訓練,官兵們都擼起袖子準備將創新的戰法在演訓場上進行檢驗,但個別官兵卻“心事重重”。就拿郭福星來說,前段時間休假在老家買了房,歸隊後正着手準備申請公積金貸款,沒想到連隊提前外出訓練,這事兒估計要耽擱。和郭福星一樣的還有幹部蔣超,他3歲大的女兒馬上要上幼兒園,需要辦理入學手續,這事可等不得……

“不是還有留守人員可以幫忙代辦理嗎?”作爲爲數不多的留守營區人員,上等兵王艦浩也很難辦,除了要完成留守期間的站崗執勤等工作,他接連收到了前方戰友的“求助”,這邊住房公積金貸款還沒幫忙辦完,那邊又要去幫着戰友辦理家屬就業,每天在機關各科室之間來回跑,忙得不可開交。“這都是大家的心頭事,就怕辦不好給耽擱了。”王艦浩很無奈。

“沒事,我打電話和機關協調。”在訓練點的幹部劉健峰得知郭福星因爲公積金貸款的事犯愁後,便第一時間託人解決。

“我需要機關開個證明”“家屬就業還差個章子沒蓋……”讓劉健峰沒想到的是,連續幾天都有官兵求助自己。他了解到,像這類“人在外面訓練、事要營區辦”的現象,其他幾個分隊也都客觀存在。究其原因,分隊訓練人員分佈面廣,受地域限制,部分官兵有急事要辦難免進度緩慢,不少有事的官兵爲了不耽誤訓練,乾脆等任務結束再說。

“即使在外訓練也不能拖,不能讓官兵有後顧之憂。”當劉健鋒將在外訓練官兵面臨的困難上報後,該部領導當天就作出指示:“即使點多面廣,也要讓服務全覆蓋。”

爲此,他們開通“解難服務”專線,按照“線上受理、線後承辦、專人跟進”的方式,從各業務科室抽調人員成立“解難幫困”小組,採取輪流值班制度,明確能當天辦理的業務不過夜,確實不能當天辦理的要講清原因、確定完成時限;針對個別需要本人當面辦理的業務,機關派專人及時前往訓練地辦理或協調解決,切實做到“兵撒千里,服務不斷線。”

連線填寫資料、專人收取文件……千里之外的機關科室受理業務後,很快就將郭福星的住房公積金貸款走完了審批流程,缺的資料也有專人和他家屬對接,後續工作根本不用他再操心。工資福利、親屬保障、看病就醫……不到一個月時間,困擾各地在外訓練官兵的“心事”,紛紛得到了妥善解決。

近年來,該部堅持深入基層一線問官兵所需、解官兵所難,每年年初收集整理出辦實事清單,每季度召開服務基層質效總結會,每月清查解難幫困進度,做到官兵的“心頭事”就是機關的“頭等大事”,並將官兵“滿意度”作爲衡量服務基層質量的重要標準,確保事事有跟進、件件有着落。

截至目前,該部先後爲分散在各地訓練的官兵協調辦理了10餘名子女入學和家屬就業手續,爲5名官兵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涉及的問題涵蓋方方面面,在前段時間的服務測評中,官兵滿意度達到了98%。

“敲錯門也能找對人”

“沒想到敲錯了門也能解決問題,機關的服務親切又暖心。”說起機關人員的服務態度,該部中士王鑫康回憶起在營區機關樓遇到的一件暖心事兒。

前不久,王鑫康去營區機關辦理領取父母贍養費的業務,由於是第一次獨自去機關,結果尷尬地敲錯了門。

“這個證明材料要先到人力資源科覈實,你先坐,稍等我帶你過去……”讓王鑫康意外的是,即使敲錯門,接待的財務助理不僅給他搬來凳子、遞上一杯水,在瞭解了他的需求後,還及時帶着他去到相應科室,很快就將事情辦妥。

“這是機關形成‘暖心接待’服務機制取得的可喜成果。”該部組織科幹部郭嘉介紹,去年年底上級下發《年度爲基層辦好事回訪單》後,雖然獲得了官兵們的好評,但有個別官兵表示去機關次數少,感覺“人生地不熟”,經常會“敲錯門、找錯人”,雖然最後事情解決了,但過程難免有些尷尬不自在,而且還耽誤時間。

“部隊營區範圍廣,機關和個別基層營連距離較遠,官兵日常業務辦理也基本是連隊文書統一負責,有不少老兵甚至都沒有去過機關,感覺陌生也在情理之中。”該部幹部董耀振介紹說,平時除了必要的會議和業務,基層幹部也很少去機關。

類似的顧慮普遍存在。有些官兵覺得,在部隊這個作風嚴謹的環境中,對領導辦公區有一種畏懼感;有的官兵怕沒熟人不知道該找誰,有事要辦也優先尋求認識機關的戰友幫助。

“官兵到機關的機會少,對各科室的位置和業務不熟悉,走錯門情有可原,但官兵有‘陌生感’就是服務不到位。要想更好地服務官兵,首先就要解決‘接待關’。”在服務基層講評會上,該部領導提出“暖心接待”服務機制,明確指出,只要基層官兵來到機關,走進門首先要搬個凳子、遞杯水,從細節着手,讓官兵感到溫暖。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求做到首接負責,本科室業務範圍內的事情要第一時間幫助解決;本科室範圍外的,也要積極提供幫助,遇到力不能及的,要帶領基層官兵找到相關事務的具體負責人,切實達到“敲開門就能找對人”。

他們按照“業務互學強素質、深入交流找不足、評比打分立導向”的思路,不斷提升暖心接待服務質效。利用業務學習等時機,讓各科室業務負責人輪流講解自己的工作要點內容和承辦流程,讓機關各科室人員不僅要精通本職崗位業務,也要熟悉其他科室業務。同時,他們利用服務基層講評會、問卷調查和座談等方式,收集整理基層官兵意見建議,不斷優化服務水平。此外,他們還對各科室接待官兵和服務基層工作情況進行評比打分,排名靠前的科室進行公開表揚,排名靠後的責令在雙向講評會上作出情況說明,真正立起服務官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鮮明導向。

隨着“暖心接待”服務機制的落地,官兵們紛紛表示:“暖心接待,敲開門就能找對人,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更縮短了機關和基層官兵的距離。”

讓官兵心無旁騖練兵備戰

“兒子,部隊派人來看望慰問我們了,你一定要好好幹,回報組織的關心……”不久前,空軍某部下士小秦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眼裡噙滿了淚花。原來,部隊安排專人探望他生病住院的父親,並送上了慰問金。

慰問困難官兵家屬,是該部常態化做好慰問救助工作、當好官兵堅強後盾的一個縮影。

那年9月,入伍不到半年的小秦,接到了哥哥意外去世的噩耗。同時得知,母親深受打擊,導致精神不穩定,必須定期服藥,父親也被診斷出疾病,需要長期治療,高額的醫療費讓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正在野外駐訓的小秦焦急萬分卻又不知所措。

“有什麼困難,可以向組織說。”發現小秦訓練狀態不佳,該部幹部董浩第一時間找他談心。瞭解事情原委後,董浩立即上報機關,當晚就得到答覆:“已經安排專人處理。”

就在同一天晚上,正在小秦老家附近休假的該部幹部馬新接到一個特殊任務:趕赴小秦家探望,協助處理相關事宜。馬新幫助聯繫當地體系醫院優先安排小秦母親住院治療,並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協調減免部分醫療費,幫助他們家渡過了難關。不斷線的關心,讓小秦備感溫暖。他表示一定加倍刻苦訓練,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

“只有當好官兵堅強的後盾,才能讓官兵心無旁騖練兵備戰。”該部領導介紹,爲紮實做好慰問救助家庭困難官兵工作,他們常態化組織談心交心、思想摸底,在及時掌握家庭困難官兵情況的基礎上,認真落實《軍隊看望慰問和救濟工作暫行規定》以及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黨員有關要求,按照“急困特辦、大困大幫、小困小補”的方法,細緻摸排確應受助對象,按標準發放救助款項,並擴大幫扶面,讓“暖心工程”輻射到更多官兵,全力幫助官兵緩解後顧之憂。

在該部,像馬新這樣接到特殊任務的軍官還有不少。去年一年,就有4名機關幹部和3名基層主官代表部隊,對家庭遭遇自然災害或重大變故的官兵進行了登門慰問和困難救助。

“沒想到隔這麼遠,部隊還掛念着我們……”去年,該部某連下士小鑫家裡因受颱風影響,部分住房損毀,牲畜被洪水沖走,他的父親又因腦梗後遺症喪失勞動能力,全家陷入困境。該部黨委得知情況後,立即對其進行慰問救助。看到部隊特意派人前來探望,並帶來了慰問金,小鑫的母親專門給該部寫來感謝信,並叮囑兒子安心服役、建功軍營。

去年以來,該部已先後對25名家庭困難官兵進行了慰問救助。像小秦、小鑫這樣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的官兵,一直在該部黨委持續關注的名單之中,由相關部門負責跟進,及時解難紓困。

“暖心服務”保障“全心備戰”。據悉,近年來,該部官兵先後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10餘項重大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使命擔當。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