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補太多易腎結石?醫曝真相 5類食物要小心吃

醫師李致樵表示,在臺灣尿路結石的好發率大約爲10%,男性多於女性,以腎結石爲最多。(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夏天是尿路結石好發季節,而腎結石屬尿路結石一種,除了喝水量不夠易造成外,也常聽到鈣吃多易結石的說法。對此,馬偕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致樵解答,鈣太多、太少都易引發腎結石,因此不要特別補充或限制攝取。他指出,飲食方面,應避免攝取過量含草酸、維生素C、動物性蛋白、鹽分及含嘌呤的食物。其中,嘌呤食物如內臟、海鮮、高湯和黃豆等都是。

醫師李致樵在個人網站撰文分享,在臺灣尿路結石的好發率大約爲10%,男性多於女性,以腎結石爲最多。他表示,有長過腎結石的人,10年內再發生的機率高達50%。所以務必要定期追蹤有無再發生。建議每半年到一年驗尿、照腹部X光及腎臟超音波,纔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至於有何方法能預防腎結石再次找上門?李致樵分成3層面進行說明。其一是水分攝取,他建議每天要喝3公升的液體,以水、中性酸鹼度的飲料爲主,若有流汗要喝更多;且每天排尿量要達2~2.5公升,讓尿液清澈透明、無色無味。

其二是食物攝取,李致樵強調,不要特別補充或限制鈣質攝取,因爲鈣太多、太少都易引發腎結石。若是沒長過腎結石的長者要補充鈣質,需配合大量喝水來降低尿鈣濃度。

李致樵接着表示,再來要多攝取水果、蔬菜及高纖維食物,且注意飲食攝取要均衡;另外,避免攝取過多含有草酸的食物,像是巧克力、菠菜、濃茶、啤酒及堅果;避免攝取過多維生素C,因其會代謝成草酸,對長過草酸鈣結石者,要特別留意攝取量;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避免攝取過多鹽分;避免攝取過多含嘌呤的食物,尤其針對尿酸結石,如內臟、海鮮、高湯、黃豆等。

最後是生活型態,李致樵說,避免肥胖或高血壓,且要適度的運動,都能預防腎結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