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古樂千年迴響,續寫絲綢之路璀璨篇章

漫漫黃沙,絲綢古道記載着千年歲月榮光,悠悠的駝鈴聲逐漸成爲歷史的迴響;時光飛逝,在如今的汽笛聲聲下,中國移動聯合本站新聞推出特別欄目《移路青春》,重走“一帶一路”,感受古今絲路之城的別樣魅力。

重走絲路之城,感受大美中國。本期讓我們打卡“絲路之旅”的最後一站——張掖,一起探尋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重要遺存,聆聽千年迴響不絕的甘州古樂。

張國之臂掖,以通西域。這,就是張掖。

張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名字即可窺見一斑。金張掖,與銀武威、玉酒泉、俏敦煌一道,並稱爲河西四郡,嵌於河西走廊之上,把守着中原經略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重鎮。

自古,河西走廊就是一道天然屏障,既打通了西漢與西域地區的通道,同時隔絕羌人、阻斷匈奴。

漢武帝時,霍去病幾經征戰大破匈奴,西漢王朝開始逐步鞏固對河西走廊的統治,先後設立河西各郡行政機構,最早設立酒泉郡,之後又設立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

河西四郡的設立對於絲綢之路的順利暢通意義重大,經由河西走廊,中原王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日漸頻繁。張騫鑿空西域,絲綢之路正式開通,自此東西方打通了貿易與文化交流的平臺,互通有無,河西走廊成爲了絲綢之路的黃金通道。

時至西魏初,張掖改名西涼州。後因城內甘泉遍地,泉水清洌甘甜,又得名甘州。甘肅省名,也就是從古甘州和肅州(今酒泉)的名字化用而來。

隋唐時期,甘州已發展成爲中原地區與西域各國經濟貿易的商業要塞,在東西方交流的千年時光中,甘州宛如一顆明珠閃耀於歷史長河之間,灼灼其華,星光熠熠。

隋代木塔、鐘鼓樓、大佛寺、古都駱駝城……各朝各代的古城遺址、文物古蹟訴說着這裡千百年的時光荏苒。

悠悠歲月凝結着百姓的勤勞與智慧,各民族文化在融合中彼此吸收,透過時光沉澱下來,成爲張掖厚重而璀璨的文化遺產,講述萬般風情。

其中,音樂的發展更是留下了最爲濃墨重彩的一筆,甘州古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遺產,張掖也因此成爲名副其實的樂舞之邦。

甘州古樂,又稱《甘州》大麴,起源於甘州,唐玄宗時期傳入宮廷,被收錄進京都教坊司,在《教坊記》所載唐46首大麴中,《甘州》大麴排名第七,足見其影響力。

甘州古樂的流傳與盛行離不開張掖樂舞厚重的歷史根基。

相傳,漢武帝設立河西四郡後,曾將張掖民間樂舞帶入宮廷。五涼時期張掖音樂有了長足發展,至隋唐已日臻成熟,這個時期本地樂曲與西域樂舞充分融合,音樂特色別具一格。

回鶻音樂是甘州古樂的前身,盛唐時期,《甘州曲》首創,《舊唐書》記載了《甘州》大麴傳入宮廷的過程:“蓋嘉運遂赴疆任,獻《甘州》大麴,玄宗大喜,命教坊演出,盛行於廷,後流傳益廣,至日本。”傳誦後世的《甘州歌》、《八聲甘州》就是《甘州》大麴的其中兩篇。

其後,“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甘州》大麴也隨着宮廷樂師流亡而散落民間。

△中國移動5G新通話邀您一起,聆聽甘州古樂穿越千年的迴響

歷經千年,甘州古樂並未消亡,至今仍奏響於甘州大地,歲月流轉也賦予其愈發深厚的韻味,既有古雅樂的典雅悠揚、磅礴恢弘,又融入了民間音樂的原始張力、蓬勃自然,一併釀造出甘州古樂獨特的甘美之味。

如今,越來越多的有志者自發投身於甘州古樂的發掘與傳承,助力古樂從民間重返舞臺。

2018年8月8日,《甘州古樂》終於被民間樂團甘州古樂團搬上了舞臺。歷經千年,甘州古樂終於重回大衆視野之中。

在甘州古樂非遺傳承人宋繼偉看來,傳承古樂這項工作並不簡單,卻意義深遠。

傳承者需要將散落於民間的小調收集起來,常常只有一兩句哼唱,再通過專業人士的譜曲和演奏,最終通過樂器彈奏或人聲演唱儘量復原。

復原是甘州古樂收集的重點和難點,甘州古樂的配奏樂器十分豐富,編鐘、古琴、古箏、琵琶、笛子、蕭、唐鼓、笙、二胡……應有盡有,需要根據每首曲子的風格不同來匹配不同的樂器和演奏方式,或合奏,或重奏,或旁白,或詠誦。

同時,還需要儘量保持雅樂的風格進行復原,在遵古的基礎上再次創作編排。

如宋繼偉一樣的年輕人爲甘州古樂的傳承注入了嶄新的血液,古今交融,千年歲月積澱與時代活力迸發,甘州古樂正煥發出蓬勃生機。

如今甘州古樂的舞臺也被無限延展,使用中國移動5G新通話,畫質清、低時延,古樂可隨時隨地傳播到千里,讓更多人聽到看到,身臨其境感受古樂文化的傳承發展。

中國移動5G新通話,無需安裝APP、無需添加好友,使用手機號碼直接撥打,就可以實現超清視頻通話。它有趣味通話功能,不但能通過說關鍵詞觸發相應的動效,還可以更換虛擬通話背景。

除此之外,5G新通話還在各省陸續開展通話字幕、智能翻譯、商務速記、明星來電、點亮屏幕等應用的體驗活動。

作爲中國移動基於算力網絡的新一代通話產品,5G新通話對傳統通話服務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廣的應用範圍,爲用戶提供高清、交互、智能的通話體驗。

絲路的故事如同這甘州古樂一般,在歲月中不斷匯聚、碰撞交融,從東向西,無數文明在這段旅途隔空相擁,無數人續寫着絲綢之路的璀璨篇章。

古絲路,新通途,它的傳奇,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