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首家已靠賣創新藥扭虧的18A生物醫藥企業,緣何還要私有化
當一些生物醫藥在苦苦尋求赴港IPO之際,卻有上市的企業要選擇私有化,而且還是發生在已依靠產品上市銷售實現扭虧的企業身上。
6月24日晚間,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發佈公告稱,擬通過吸收合併的方式私有化子公司復宏漢霖(02696.HK)。
本次私有化的現金對價爲24.60港元/股,較復宏漢霖股價停牌前一日18.84港元/股收盤價溢價超30%,本次吸收合併現金對價合計不超過約54.07億港元或等值人民幣。
如何看待這次復宏漢霖被私有化?
緣何要進行私有化
復宏漢霖是復星醫藥的生物藥平臺,於2010年由復星醫藥及海外科學家團隊合資組建,主要專注於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開發,產品覆蓋腫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2019年通過港股18A章實現IPO上市。
2018年4月,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第18A章,允許未有收入、未有利潤的生物科技企業提交上市申請。
2023年,復宏漢霖實現營業收入約53.95億元,淨利潤達5.46億元,這是公司首次實現全年盈利。盈利背後,主要源於公司核心產品陸續實現商業化銷售後,持續銷量擴大,2023年產品銷售收入合計約人民幣45.54億元,同比增長70.2%。
復宏漢霖成爲了港股18A章中首家依靠創新藥上市銷售實現扭虧的生物醫藥企業。彼時,這對港股18A章生物醫藥企業而言,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一個月前,市場已傳出過復宏漢霖要私有化消息。現如今,傳聞塵埃落定。
對於這次私有化復宏漢霖原因,復星醫藥表示,自復宏漢霖於香港聯交所上市以來,受全球宏觀經濟、醫療行業、港股整體趨勢等因素影響,H股股價水平未達預期且交易量較小,復宏漢霖自上市後亦未通過股權融資籌集資金,同時作爲上市公司的優勢未能充分體現。“本次交易完成後,有利於加強本集團(標的集團除外)與標的集團的協同,並可通過本集團提供的業務資源支持,助力標的集團的可持續增長以及本集團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復星醫藥表示,將通過併購貸款(預計不超過等值港幣37億元)及自有資金支付本次吸收合併涉及的現金對價。
復星醫藥亦表示,本次吸收合併完成後,復星新藥(作爲合併後存續主體)將承繼和承接復宏漢霖的全部資產、負債、權益、業務、人員、合同及一切權利與義務,復宏漢霖的法人主體將予以註銷。不考慮復星新藥實施特定股東換股交易及潛在股份選擇要約的影響,預計緊隨本次交易完成後,本集團將持有復星新藥100%股權。
在復宏漢霖籌劃私有化期間,復星醫藥在尋找“資金彈藥”了。
6月19日,復星醫藥發佈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新加坡公司通過大宗交易折價約3.69%出售GlandPharma6.01%股份,通過這次出售,可套現出資金約2.11億美元(稅前)。
復星醫藥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正在積極調整戰略重心,未來將進一步聚焦製藥業務,加快創新轉型步伐。
是否有更多企業跟進?
港股18A開板五年來,有超過60家生物科技企業通過該規則實現在港股上市,然而,這些實現上市的企業,多數股價表現難言樂觀。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6月24日,有10家以上企業復權後的股價較發行價跌幅超過90%。
作爲這次被私有化的主角,復宏漢霖股價累計跌幅也超過60%。
生物科技企業股價表現暗淡,跟行業正在經歷一輪資本寒冬有關。
近日,有生物醫藥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2021年下半年港股醫藥股大跌爲標誌,其實那個時候已進入醫藥行業的資本寒冬了,但大家原以爲跌個一年半載就可以反彈了,實際上是持續到了今天,何時見底,還是未知數。
港股生物科技市場的資本寒冬,一方面讓投資人難以實現退出,另外一方面也難以支撐相關企業繼續進行再融資研發。
目前有個別企業在尋找新的融資渠道。如同樣通過港股18A上市的亞盛醫藥(06855.HK),近日宣佈公司在籌備赴美國IPO上市中。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生物科技市場弱勢之下,時不時有企業股價出現驟然暴跌的現象。
最新的案例發生在6月24日,當天港股18A上市的君聖泰醫藥(02511.HK)開盤即下跌,盤中最大跌幅一度超過61%,最終收盤跌幅57.66%。從盤面上,公司並無利空消息出現。
有生物醫藥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所以港股生物科技企業股價波動如此之大,原因之一也跟該市場不設漲跌幅,可以做空有關。
在該藥企人士看來,後續是否有更多的生物醫藥企業選擇私有化退市,還是要取決於背後是否有實力的大股東可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