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與大宗商品行業深度研究:華光如夢,大宗商品潛力幾何(上篇)(國海證券研報)

每經AI快訊,2024年1月19日,國海證券發佈研報點評鋼鐵與大宗商品行業。

投資要點:

光伏行業以高度全球化的模式發展,其產業核心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轉向新興經濟體。

1954-2000年:美、日交替主導光伏產業發展,應用場景從衛星供電逐漸切換至戶用電源供電。石油危機成爲太陽能應用轉變的導火索,全球光伏產業初露雛形。

2000-2012年:歐洲接棒引領全球光伏發展,2004-2012年歐洲光伏高速增長。德、日能源發展路徑的轉變導致光伏需求中心從日本轉移到德國。得益於德國政府引入覆蓋成本的上網電價系統,並取消之前對政策支持的增長上限,2004-2008年德國光伏裝機高速增長。德國部署規模擴大和成本下降的速度遠超市場預期,其發展理念及模式先進,刺激其他國家通過類似的政策扶持光伏產業的發展,全球太陽能市場初具規模。2008-2012年由於金融風險事件而導致歐洲財政收緊,補貼政策發生轉向,歐洲歷經了兩次搶裝潮。除了政策變化,光伏裝機指數級增長還得益於組件價格驟降。

2013-2022年:中國光伏產業突飛猛進,製造、應用規模全球第一。海外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歐美“雙反”政策的執行,以及中國自身規模龐大的光伏產業,在中國引發了重要的政策反饋。2013年起,有關支持光伏應用市場的政策密集出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光伏市場需求增加,光伏製造業長期嚴重依賴出口的現象逐步改善。在國內光伏裝機如火如荼之際,電力消納不足、補貼的可持續性等問題成爲制約光伏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2018年的“531”政策成轉折點,地面光伏電站新增投資接近停滯,產業迎來新一輪洗牌。在此背景下,平價入網和達成“雙碳”目標成爲中國光伏產業煥發新生機的重要途徑。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倒逼技術不斷創新,光伏發電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從而攤低光伏發電單位成本。收益率的提高促進光伏裝機屢創新高。

全球裝機熱度不減,譜寫光伏發展新篇章。1)中國:平價時代光伏裝機度電成本不斷下探,硅片趨向大型化、薄片化,N型電池接棒P型電池成爲主流,技術迭新爲光伏裝機提供原動力。政策端依舊積極引導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導新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着力改善風、光消納瓶頸。考慮到我國目前的併網消納能力,我們預計2023-2026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分別爲202/210/225/240GW,同比分別增長131.2%/3.9%/7.1%/6.7%,高裝機需求基數下,後期增速較2023年放緩。2)海外:光伏裝機熱度依舊,增量空間仍有潛力,貿易摩擦成主要阻力來源。我們預計2022-2026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分別爲232/401/449/527/584GW,複合增速達26.0%。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光伏新增裝機併網不及預期;政策推進不及預期;歷史比較研究的侷限性;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測算偏差風險;國內國際市場不可完全對比。

(來源:慧博投研)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曾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