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站穩萬億元臺階後,北京海淀要靠新質生產力再闖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過去一年,北京市海淀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萬億元,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數連續3年位列北京市第一。今天下午,海淀區召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釋放出多個搶開局抓發展的強烈信號。

事實上,今天上午北京市也舉行了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會議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也給科技創新大區海淀區點了發展題目,包括落實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還有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量子信息、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加快建設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深化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營造一流創新生態。

緊跟北京市發展步伐,2024年海淀區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定爲6%左右,並重點佈局科技創新、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領域,在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建好“核心區”。

在6%的目標下,首批發展措施在會上密集發佈,例如:海淀區支持科技中小企業創新發展15條措施、海淀區支持服務平臺發展15條、海淀區關於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若干措施、海淀區促進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升級版“海英計劃”5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等。

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指出,海淀區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集中承載區,在服務國家戰略和新時代首都發展大局中肩負着重要責任使命,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在首都高質量發展中繼續走在最前列,要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圍繞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爲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天會上,20個高精尖項目集中落地海淀,涉及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高端人才等多個領域。中關村科學城“國際創新服務集聚區”揭牌,將集聚更多專業化、國際化投資機構和專業服務機構,全方位服務高質量發展。

面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等重點產業,大會推介了16個特色鮮明、配套完善、創新活躍的重點園區,總建築面積達385萬平方米。據瞭解,未來兩年海淀區將實現土地供應144公頃,建築規模287萬平方米。

此外,海淀區政府、京能集團和智源研究院共同簽訂關於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持續促進國產芯片適配驗證、迭代升級,並在數據、算法、評測、場景等多個核心要素上全面推進,共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生態體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