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保障勞動者權益(暖聞熱評)

李鐵林

【事件】環衛工人在街道上打掃衛生,建設者們堅守項目施工現場確保工程進度,電力工人檢修保養各類照明設備……近日,多地持續高溫,一些地方氣溫突破40攝氏度“大關”。炎炎烈日下,仍然有許多勞動者堅守崗位,保證着城市的有序運轉,守護着千家萬戶的正常生活。

【點評】

我國北方地區近期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高溫天氣不利於戶外作業,也爲安全生產埋下隱患。《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第一項就是中暑。《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爲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強化高溫天氣勞動者權益保障,是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高溫天氣“來勢洶洶”,有效預防和控制職業性中暑,十分必要。

爲高溫下的勞動者遮陽解暑,要將關口前移,時刻繃緊勞動者權益保護這根弦。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通知部署開展工會“送清涼”活動;北京市相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加強對存在高溫作業崗位用人單位防暑降溫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山東省濟南市發佈通知,要求各建築工地做好高溫天氣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組織管理……當前,各地各部門正積極作爲應對酷暑考驗,從源頭上減少風險。多一點將心比心,多一點換位思考,勞動者就能更好感受到城市發展的溫度。

司法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現實中,由於各種原因,職業病診斷、認定工傷有時並非易事。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要將法律法規落到實處,切實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在四川省綿陽市,建築工人羅某某因熱射病突然倒地失去意識,經多日搶救無效,不幸離世。爲破解當地缺少擁有職業性中暑診斷資質的機構、用人單位爲避免行政處罰不願出具用工關係證明等困難,從家人到律師,從檢察機關到醫院,從法院到相關職能部門,各方堅持不懈共同努力,成功跑贏了工傷認定的“馬拉松”。正如檢察院相關工作人員所說的,“辦理這起案件,不僅是爲了一位逝去的農民工兄弟,更是爲了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從個案中汲取經驗,進一步明確執法司法尺度、理順工作機制,才能切實降低勞動者維權成本,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保障勞動者權益,永遠是進行時。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強保障,守護勞動者職業健康。從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到《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擴面行動(2024—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質量明顯提升”的目標,再到有序推進《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調整,一系列務實舉措不斷織密勞動者權益保障網。期待更多有益探索落地落實,讓勞動者權益得到更好保障,讓每一滴汗水都得到呵護和珍惜,讓每一個普通勞動者奮鬥得更踏實。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2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