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勞工權益 大陸更勝臺灣

2020年12月8日,浙江一家鞋廠工人在加班生產保暖鞋。(新華社

大陸勞工權益的保護勝過臺灣,這是不用爭論的。

首先是工資。自從2004年,大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佈《最低工資標準》後,政府定期並且大幅替勞工加薪,以臺商製造業聚集的東莞爲例,2003年的最低月工資是450元(人民幣,下同),2020年是1720元,17年中加薪3.8倍。

這還只是基本工資,並非實際工資,根據官方統計,2019年,東莞職工平均工資爲63655元,平均月工資約5300元,相當於22700多元新臺幣

還有,就是「五險一金」,大陸各地繳納「五險一金」的比例雖不一致,但絕大部分省市的繳納比例都在工資總額(也就是實際工資)的40%以上,也就是如果臺商老闆發給大陸員工1000元工資,他替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就要400元。而據大陸學術單位研究,在與125個國家社保費率對比分析後,只有11個國家的社保費率超過40%,而且主要是歐美先進國家。

除了實際的工資外,勞動契約一旦簽訂,除非臺商關廠倒閉,否則等同終身僱用;就算關廠清算,大陸勞工的工資、資遣費也要優先發放,所以,「勞工到公司影印機抵遭積欠工資,而影印機已抵押債權銀行」的情況,大陸勞工很難想像。

一位廣東臺商去年在疫情爆發後幾經考慮,終於決定收掉在廣東已經開了20多年的工廠光是資遣員工就花掉2千萬人民幣。這是因爲在大陸關廠歇業,員工的資遣費計算是工作1年拿1個月的實收工資。這是最起碼的,處理不好,地方政府和員工都不會放過你;因此,即使去年有一段時間沒有訂單,臺商也不敢說要關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