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客運電動化推動不彰? 環境部:爭取15億建置充換電設施

環境部也已於今年9月21日公告「補助電動大客車營運作業要點」,將以往直接補助車體費用,改爲依電動公車實際營運里程及載客人次提供營運補助,補助上限並由新臺幣150萬元提高至160萬元。(本報系資料照)

爲降低移動污染源並節能減碳,公車電動化已成趨勢,不過立委指出,公車客運電動化若要廣泛使用,必須要有足夠的充電站以及快速克電設施等,但在今年上述設施卻未能普及建置。環境部表示,今年已和交通部共同爭取15億的充換電設施建置經費,好對電動載具使用者更加友善,推動對象不只是對電動公車,也包含電動車和電動機車等。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30)日處理112年度衛福部、環境部主管預算凍結案,以及繼續審查113年度環境部主管預算。

民衆黨立委吳欣盈提案指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的重要戰略之一爲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然而公車客運電動化若要廣泛使用,必須要有足夠的充電站以及快速克電設施,電池技術上也須以高容量及長壽命來滿足長程運輸需求,今年度上述挑戰卻未能普及建置。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蔡孟裕表示,針對充電設施、換電設施建置等,今年已經和交通部共同向上爭取共15億的充換電設施經費,交通部9.8億,環境部5.2億,分別在公有設施、交通節點來推動充換電設施,目標對電動載具使用者更加友善,推動對象也包含電動車和電動機車等。

國民黨立委張育美提案則指出,熱門公車路線因爲營運收益豐厚,客運業者自行更換電動車不成問題、但冷門路線可能因爲公車班次過少或是居民生活習慣因素,導致私人運具出行量持續保持在相當程度水平,環境部應盤點各路線的收益與公車全面汰換電動車的相關性。

環境部也已於今年9月21日公告「補助電動大客車營運作業要點」,將以往直接補助車體費用,改爲依電動公車實際營運里程及載客人次提供營運補助,補助上限並由新臺幣150萬元提高至160萬元,以鼓勵業者營運於高運量路線,提高減碳成效。

蔡孟裕說,電動公車的推動到2030年的總經費爲692億,環境部負責的192億包含針對電動公車搭乘人次、里程的補助,冷門路線、人次偏低的路線、里程補助上會比熱門路線來得高,也希望公車業者可以調度電動公車到人次偏低的路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