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公車2030年全面電動化 電巴大爆發 產值1,700億 充電樁、電池等產業春天到了…

電動大客車領牌數量前五名縣市

國發會推出2050淨零碳排規劃,加上俄烏戰爭影響、油價波動大,交通部加速2030年客運公車將全面電動化。據交通部估計,十年推動期間可帶動國內產值1,700億元效益,並提供56,000個就業機會,未來市區巴士加速電動化,對車王電集團轄下的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及鴻海等電動巴士製造商,受惠將很大。

依交通部規劃,2020~2022年爲先導期,2023~2026年爲推廣期,最後4年爲普及期。交通部路政司長林福山表示,汰換數量「先小後大」,在前面國產化、電池等技術提升後,未來汰換速度會更快,第二階段每年將替換1,200輛,到後期每一年會汰換3,000~4,000輛。

示範型補助計劃將在年底截止,林福山指出,接下來會研議未來補助方向,後續再與客運全聯會及車輛公會討論。據悉,未來不排除地方政府在覈定市區公車票價時,對電動車輛有特別費率、虧損補貼會比較高,或不補貼柴油客運巴士。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運具電動化推動會以電動巴士爲優先,短期目標是2025年達成市區電動公車35%普及率,後續會跨部會合作推動機車、小客車、公務車電動化。目前電動巴士覈定更換車輛有1,300多輛、普及率約10%,而全臺共約15,000輛柴油公車,去年業者生產一年不足400輛,未來生產量能攸關電動化速度。

交通部先導期斥資245億元,推動示範計劃、建置基礎電網並檢討產業環境,其中示範計劃爲針對客運業者購買自制率高電動大客車可申請較高補貼金額,讓關鍵零組件有機會在地化,示範型一輛甲類電動大客車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補助(包含購車、電池、12年維運),目前僅有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兩家車廠、共3種車型通過計劃。其餘「一般型」補貼,一輛甲類大客車則可拿到最多633.8萬元補助(包含購車、電池、12年維運)。

交長王國材說,總共有1,156輛電動公車拿到補助,並有804輛已上路營運,其中在臺北、新北、臺中、高雄、彰化等5縣市有134輛公車是獲得示範計劃補助。根據公路總局資料顯示,另有182輛車已由縣市政府提出申請,公路總局已於日前初審,並將於4月上旬報交通部召開復審會議。

目前每輛電動巴士價格約1,000萬元,除華德動能、成運汽車之外,搶攻國內市場還有鴻海,另唐榮及漢翔有意合作生產,搶攻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