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銀喊苦!疫情影響獲利「難達標」 爭取財政部降目標保住年終

銀行業幫其他產業勞工紓困,自己與其員工也是苦哈哈。(圖/記者周宸亙攝、示意圖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我們幫別人紓困,自己卻也很苦」這是多數銀行行員心聲,因爲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行員要辦理各類紓困貸款、勞工紓困貸款、小規模營業人紓困貸款等,行員幾乎假日都加班,甚至是超時的工作

甚至有公股銀行的行員苦中作樂,也做了一首「紓困、輸困」的歌曲,表達金融業爲了配合政府政策,幫助其他產業、勞工紓困之外,還要被客訴、被責罵等慘況,自己才需要真正被紓困。

不僅如此,銀行因爲疫情衝擊國內外利率大幅度往下調,今年上半年美國聯準會(Fed)一口氣調降6碼、臺灣央行也調降了1碼,使銀行不論是海內外的生意或者利息收入都大幅衰退。

銀行業上半年獲利大縮水 金融三業中最差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金融三業的稅前獲利共近3,377億元,比去年同期微幅衰退近2.5%,其中,銀行業上半年稅前僅賺1932億元,比2019年同期衰退近12%,銀行業不僅拉低整個金融業獲利水準,更是金融三業當中表現最差。

股金控絕大多數是靠銀行賺錢,今年獲利也是慘兮兮,今年前七月公股金控的獲利僅爲378.62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獲利,減少了129億元,少了四分之一左右;甚至今年公股銀行的獲利目標可能無法達到編列的預算數,而這更衝擊到公股銀行員的「年終獎金」。

獲利無法達到預算目標 行員年終獎金大縮水

根據公股銀行透露,已經民營化的公股銀行像是華銀、一銀、彰銀、兆豐銀、合庫與臺企銀等,去年年終獎金在5到8個月之間;如果今年獲利無法達到目標,行員獎金將可能大大縮水,據估計起碼會少3個多月的獎金。

公股銀透露,主要行員的年終獎金除了年終的一筆之外,還有「超盈餘獎金」與「員工酬勞」就是與銀行的績效掛勾,參考指標包含預算目標達成數、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逾放比、呆帳提存數等,尤其是超盈餘獎金又取決於實際的獲利與預算獲利的差異,如果預算獲利訂很高的話,公股銀的行員就很難拿到超盈餘獎金,年終獎金就會大幅縮水。

所以受到各公股銀行紛紛向大股東請求調整預算目標,除了降低獲利的壓力之外,也不至於公股銀行員辛苦一年幫各產業紓困後,反而自己「難過年」。根據瞭解,大多數的公股銀行調整預算數大約都在兩成之內;超過兩成者須經財政部的同意,所以今年獲利較差的公股銀行都期望財政部同意調整,讓行員可以順利度過難關。

▲新冠肺炎爆發期間,公股銀行配合政府政策辦理紓困貸款,除了要加班之外還要忍受各種客訴與抱怨。(圖/記者周宸亙攝、示意圖)

房貸提存下降 銀行成本壓力與獲利能力可以改善

此外,公股銀今年在房貸上配合政府政策,今年的4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自用住宅貸款部分每戶貸款餘額1000 萬元以內部分,再降1碼(0.25%)利息,等於補貼公股銀房貸戶的房貸利率

許多銀行也再向政府爭取,房貸的備抵呆帳提存可以從現行的1.5%再下降,例如降爲1%等,不僅讓銀行可以降低成本與提存的壓力,也讓銀行有機會可以衝高獲利。

銀行提3大理由 房貸提存可以調整

銀行業者提出三項理由可以降低房貸提存比重:一,不論是臺商回臺、自住的需求,房市已經開始回溫,房價維持穩定、房屋交易量也較上半年增加,且相較於2016年房市過熱的情況相比,現在的房市相對「平穩中成長」,較沒有過熱的情況。

二,房屋還是相對安全的擔保品,銀行業者指出,相較於股票債券等擔保品,房屋比較保值,也較不會「大幅貶值」、「價值大幅縮水」的情況,對銀行而言是相對安全的擔保品。

三,現在房貸商品也較爲多元化,可以因應各種借款人的需求,像是針對年輕人前低後高房貸、避免殺價競爭的二階段房貸等,都是依照借款人還款能力而規劃等,也避免房貸的風險性大幅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