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權力頻介入產銷失衡是民主展現?有民衆批民主不是無限上綱

民衆批,公權力納稅錢不斷介入產銷調節民主根本兩回事,但現在政治人物卻喜歡硬將兩着劃上等號。(李柏澔攝)

根據立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2019年農委會農發基金的收購支出中,高達3.23億用來做掩埋、堆肥等多元去化用途國民黨痛批農委會面對產銷失調的作法是在糟蹋農民心血農糧署署長鬍忠一表示,民主國家就是儘量揭露資訊給農民參考,等到出了問題再來幫農民解決,有民衆批,民主不是無限上綱,產銷調節和民主根本兩回事。

農糧署今日召開「農產品產銷調節照顧農民權益記者會」記者會,說明產銷調節因應對策

胡忠一表示,農民和企業不同,農民沒有老闆,一旦碰到天災沒有人幫,雖然農會可以提供協助,但如果農會也需要幫助,政府就應該跳下來幫忙。「農產品的生產期拉得太長,都種下去了難道都不管?政府一定要幫。」

問到,每種作物都會受到天候影響,但是產銷會失衡是因爲部分作物有獲利性,農民搶種之下才會造成,但只要每次發生,民代等的人物就會跳下來,就會演變成公權力和納稅錢不斷用在處理產銷失衡,既然農委會無法要求農民不要種,是否有機制來控制供應量不遠超過內需

另外,既有合理市場有合理利潤,但去年農糧署8月就已經釋放勿超重高麗菜警訊,但搶種亂象沒有解決,搶種者也不用負擔市場機制後果,反正有政府會補助,影響不大。

胡忠一說,產銷調節有3支箭,即輔導外銷國內行銷及多元加工,真的處理不了纔會執行格外品去化,如果農委會不處理,農民會造反的,民主國家就是儘量揭露資訊讓農民判斷,無法去限制農民的種植行爲,碰到問題纔會去幫他們解決。

有民衆批,現在政治人物老愛將民主掛在嘴上,公權力和納稅錢不斷介入產銷調節和民主根本兩回事,不要無限上綱又不假思索劃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