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歹戲拖棚的美中貿易制裁戰究將伊于胡底?

工商社論

美國自2018年在川普總統任內片面掀起對中國貿易關稅制裁戰以來,迄今已逾三年。但即使在今年1月拜登總統就任後,不再採取片面、粗暴以及民粹式的政策操弄,然而美中之間的對抗態勢,不只未見緩和,反而有再度拉高的趨勢。雙方所呈現的,儼然是正在進行一場不撕破臉前提下邊打邊談的連續劇了!

以美國方面而言,雖然在過去數週先後安排了貿易代表戴琪財政部長葉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進行通話,以營造雙方停滯的溝通機制已經破冰的形象。然而,隨後戴琪就在5日出席亞太經合會議(APEC)貿易部長會議時,直指美中貿易關係存在嚴重失衡,且損害美國經濟,因此拜登政府正致力於促進兩國貿易恢復平衡。

緊接着,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政府於8日決定成立由美國貿易代表領軍的「供應鏈貿易突擊工作組」,鎖定貿易和供應鏈問題,打擊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爲,並研擬對中貿易政策的補救措施。而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並進一步表示,美國同時也將加強與盟友合作,以抵制競爭對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

面對拜登團隊這一連串的攻勢,中國自然也不甘示弱。包括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就在APEC貿易部長會議上針對戴琪指控中方在市場開放和參與機會方面對美方所造成的傷害,第一時間迴應表示中國即使面對疫情,並沒有停止對外開放市場,並且採取措施以減少對外來投資和貿易的管制。

而更有意思的是,針對美國高度重視與在意的關鍵科技供應鏈、稀土礦物等依賴海外資源的產品供應鏈等議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近日前往青海考察時,針對青海鹽湖中所蘊含豐富的鋰、鉀、硼等稀土礦物,意有所指的表示,要加速建設青海成爲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的產業高地。

除了美中雙方政府高來高去的針對貿易議題做出指控與辯白之外,美方爲了落實加強與盟友合作,共同抵制中方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先前已成功的策動歐盟擱置中歐投資協定的正式啓動。同時可以預見的是,拜登總統勢必會藉參加在英國舉行的G7峰會之便,邀約英國與歐盟各國,聯手出擊提升對抗中國的力道。甚至於有可能進而往訪俄國總統普丁,爲離間俄中關係嘗試見縫插針!至於在印太地區,則美、日、澳、紐、印度的聯盟,其實已然形同冷戰2.0版的圍籬圈了!

儘管美國使出渾身解數,積極組建圍堵中國崛起全球網絡,但是現在畢竟已經不再是上世紀的冷戰時代,網路無國界的特性,使得地緣政治鏈結,仍難以翻轉全球化的不可逆態勢。就如同新冠疫情的傳播擴散,難以用鎖國的方案予以遏制。面對中國的崛起,同樣也難以用區域聯防的方式予以抑制,最近韓國對於加入印太聯盟消極迴應,其實已可以見微而知着了!

尤有進者,除了各國各有基於各自利益考量的落差之外,企業界在商言商,面對打壓甚至制裁中國的政治操弄,出現對中國態度政商不同調的現象,其實也就不足爲奇了。例如中國歐盟商會於8日公佈的「2021年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就反映出歐盟企業對在中國經商前景感到樂觀的比率達68%,且有近六成企業計劃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以及約半數受訪歐企表示在中國的利潤率高於全球的平均水準,從而也就有逾四分之一的製造商,顯然不認同美方所指控中國在市場開放和參與機會等方面有不公平的措施,進而表示計劃將產業供應鏈也遷入中國。

相較於在大陸的歐企明白表現出與歐盟對中國態度互不同調,另外一個較爲隱晦的觀察指標,則不妨從臺商在大陸的營運投資表現觀知。根據金管會8日所公佈的最新數據,在臺灣的上市公司,今年首季於大陸投資獲利達1,075億元,不只創下十年來新高,同時到3月底止,上市櫃公司有赴大陸投資的家數,已佔整體上市櫃公司的73.03%。凡此顯示即使在蔡政府一方面拋出鮭魚返鄉的誘餌,另方面又多方阻遏兩岸商務交流與合作,然而大陸龐大內需市場的磁吸效應,不只難以阻擋臺商和歐企的「逐鹿中原」,美國用污名化的指控意圖威嚇美企打擊中國,到頭來可能只會錯失「逐鹿中原」的契機了!

比較美國想方設法要壓制中國,對比大陸習近平於今年初在世界經濟論壇視訊會議時所倡議的多邊主義而不是一味搞小圈子,包括歐企臺企的行勝於言,誠不知能否有助於拜登總統跳脫「川普框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