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解析大陸「雙債」的可能演變和影響

工商社論》

中共二十大會議結束,在全面提升「安全」的意識下,大陸政府馬上要面對的是國內「雙債務」問題:房地產企業與城投公司債務。

就中國大陸房企債務,去年違約金額突破600億人民幣,約爲2020年的3倍,且今年料將突破1,500億人民幣。大陸政府針對房企債務,自2019年起推出許多限制規定,2020年8月更推出融資的「三條紅線」新限制,第一條負債(扣除預收款)佔資產比率大於70%;第二條:有息負債(扣除現金存款)佔淨值大於100%;第三條:現金存款佔短期有息負債小於1倍。

三條紅線系針對財務不健全的房企進行融資限制,如果三條紅線全踩,則不得新增有息債務。當時恆大集團三條紅線全踩,便不能發新債融資;同時,房市銷售價量齊跌,在資金枯竭下,去年12月恆大集團債務出現違約。而銀行及金融市場對房企融資大幅收緊,房企債券遭到拋售、殖利率飆升,導致房企融資成本大幅提升,令房地產業違約情況層出不窮。

根據元大寶華綜經院針對中國營收前50大房地產企業進行分析,發現有超過半數都踩至少一線紅線,顯見整體房企財務情況並不穩健。如以金額計算,踩線房企總債務金額達到將近1,500億美元,已達美國次貸風暴期間房貸違約金額75%水準。進一步分析償債期限,發現中國房企償債高峰落在未來三年,且以明年償債壓力最大,到期金額將近390億美元。同時,有一些公司雖未採第一條紅線,但其實很接近;此現象也發生在第二、三條紅線。

而上述的統計並未包括房企擔保的「或有負債」,以另一家大型房企碧桂園爲例,今年6月底提供予若干物業買家的房貸融資擔保金額有4,026.7億人民幣,還有爲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的負債提供擔保有347億人民幣(該公司淨值爲1,974.6億人民幣)。因此,一旦房企債務引爆,這些或有負債就會形成房企要償還的負債,有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

另一項則是城投債,由於近年中國股、債、房市投資報酬低落下,資金涌進城投債。城投債是各地方政府成立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所發行的債券,被視爲與地方政府隱形掛鉤,應可獲政府保證兌付的債。截至今年7月,城投債總額已升至13.7兆人民幣,較2019年疫情爆發前大增69%。城投公司向地方政府購地的比例明顯上升;今年前八月有14個城市的城投公司拿地比率佔了一半以上,例如:珠海市拿地比率由去年同期的59%升至今年的96%;太原市由去年同期15%升至今年的87%。

過去地方政府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表內、表外兩筆錢,表內即是透過標售土地而來的土地出讓金;表外即是透過成立城投公司於地方融資平臺向銀行及資本市場融資,承接地方政府基礎建設或標案。由於城投公司依法屬於有限責任,其融資不計入地方政府債務。但如今,城投公司將在市場融資後的資金透過拿地,由土地出讓金進入地方財政表內收入,導致上述的兩筆錢變成一筆錢。

在國際預測機構紛紛下修大陸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的同時,美國聯準會爲首的全球主要央行持續加息,以致國際景氣轉向衰退。而大陸經濟內需自發性成長動能不足、外需降溫的影響下,房地產違約風險或有可能全面爆發。倘若房市出現危機,導致城投公司違約風險亦增加,且當地方政府財政惡化,無力呼應投資人對城投債剛性兌付的期望,最終房企、城投公司將雙雙違約。

雖然大陸政府會盡力去避免上述雙債危機,但其可能產生的風險絕對不能小覷。大陸雙債風暴對臺灣經濟的影響爲何?根據金管會資料,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臺灣金控集團對大陸曝險達到整體淨值的46.7%。因此,即便臺灣對房企及城投債直接曝險並不高,但若大陸的雙債危機演變爲金融危機,對臺灣金融體系仍會有一定程度的衝擊。而且,雙債危機所導致的大陸經濟衰退,也將影響臺灣對大陸的出口,進一步降低臺灣的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