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沙美石油與阿里巴巴上市的指標意義

工商社論

沙烏地拉伯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簡稱沙美石油)與阿里巴巴兩家重量級的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完成延宕多時的新股上市案,阿里巴巴重回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原本預計在今年7月完成,因爲香港反送中動亂而拖延,沙美石油上市案更從2016年就敲鑼打鼓,至今延宕超過三年。阿里巴巴預計在11月底、沙美石油則在12月中完成新股上市,上市的成績與過程,都將是攸關明年金融市場安定的重要指標

沙美石油上市是沙烏地王儲沙爾曼王子(Mohammed Bin Salman)的重要政策,他在2016年提出「沙特願景2030」改革計劃,希望藉着沙美石油股票上市等一連串的工作,將高度依賴石油的沙烏地經濟,轉型爲多元、開放的經濟體,宏偉的計劃不只要打造最先進的網路科技新城,更要全方位發展教育、醫療、旅遊、生態農業等產業。

沙美石油是個龐然巨物,本質是具有公司外貌國家機構全世界都找不到類似的機構。這家公司一年稅後純益1,111億美元,是全世界稅後純益最高的企業,排名第二的蘋果公司獲利只有沙美石油的一半,全球獲利最高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去年的獲利連沙美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這還是沙美石油繳交50%的超高企業所得稅之後的數字,沙美石油去年上繳1,110億美元的企業所得稅,是臺灣所有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去年實收新臺幣5,679億元)的六倍。

獲利如此驚人的企業,如果願意股票上市,理論上應該獲得全球投資人爭相搶購,2016年初步提出上市構想的時候的確是如此,當時所有投資銀行絡繹不絕於沙爾曼王子的辦公室,在初步評估後,提出「總市值2兆美元、發行5%的新股、在香港、紐約倫敦利雅得多方上市、新股集資1千億美元」的規劃。

這個目標跟沙美石油的規模相較,看似合理,不過當時蘋果公司的總市值也就5千億美元左右,而阿里巴巴在2014年紐約上市創下的新股集資紀錄是250億美元,從總市值與IPO集資金額來看,當時只有31歲的沙爾曼王子設下了四倍於世界紀錄的目標。

經過三年的準備,沙美石油在今年9月重啓上市工作,換上沙爾曼王子在政治上的親信魯瑪楊(Yasir al-Rumayyan)出任沙美石油的董事長,魯瑪楊同時兼任沙國主權基金董事長,目標就是在年底完成這個世紀專案。但是,專案纔剛啓動,沙烏地的世仇葉門與伊朗就發動無人機攻擊,一次摧毀沙美石油將近一半的煉油產能,藉此提醒全球投資人,沙美石油存在高度的政治風險,意圖摧毀沙爾曼王子的集資大計。

從陸續公佈的沙美石油IPO細節來看,上市計劃規模不斷縮減,原本預計增資5%,現在縮水到剩下1.5%,預估以每股30~32沙幣售股(約8~8.5美元),總市值最高1.71兆美元,大約是2016年目標的八折,而募集資金則只剩下220~250億美元,只有當初目標的四分之一,交易所只剩下利雅得證券交易所一家,不會在美國、倫敦、日本售股。

沙烏地日產1千1百萬桶原油,如果以每桶50美元計算,一天進帳就是5億美元,一年1,800多億美元,如今爲了沙美石油上市大動干戈,卻只拿到250億美元的資金,對於沙烏地的國家財政、或是「願景2030年」經濟改革目標,能夠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已經淪爲不具有財務意義、爲了上市而上市的雞肋政策。但是沙烏地官方仍然費盡全力,承諾高股息、特別爲此降低沙美的所得稅率、不排除舉債發股息,還認真拜託了中國、俄羅斯的主權基金參與認股,迫切要拿到250億美元的現金

阿里巴巴迴歸香港上市,也跟沙美石油類似,不具有顯著的財務意義。阿里巴巴到9月底爲止,帳上現金有330億美元,負債僅210億美元,沒有實質的財務需求,這次回港上市預計集資130億美元,發售股票只佔公司股本的3%,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說募集資金要發展AI人工智慧相關的投資,不過,香港媒體則認爲在中美金融大戰一觸即發的前夕,阿里巴巴排除萬難回港上市,具有國家戰略的高度意義。

最近雖然美國道瓊指數突破2萬8千點,臺股也展現挑戰12,682歷史高點的強烈企圖心,但是金融市場的異相頻傳,10月中華爾街意外發生金融機構隔夜拆款利率飆上10%,資金緊俏的現象,迫使紐約聯準會連續多日挹注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最近香港也出現資金緊俏的警訊,包括港幣三個月的SWAP點數飆上20年來的新高、港幣與美元的借貸利差拉高至50個基本點,逼近金融海嘯與千禧年網路泡沫時期的高點等,都看得出來市場流動性緊縮,企業籌資困難的現象。

沙美石油與阿里巴巴的新股上市,在看似沒有實質財務意義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進行,除了兩個案子都有高度政治意涵之外,似乎這些富可敵國的超級企業,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搶錢的窗口,需錢孔急的IPO上市案、在負利率大環境下的流動性緊縮,恐怕是我們還不瞭解、卻絕對不可輕忽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