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新型態金融營運模式的規管與機遇

工商社論

面對虛擬貨幣、去中心化智慧型合約交易平臺、非同質化代幣(NFT)等新型態加密貨幣,在全球規模愈來愈大,曾任金管會主委的立委曾銘宗,於13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時,指出美國已在研究納管虛擬貨幣,但臺灣卻仍未決定主管機關。而其他多位立委,同樣也在會中關切,除了質詢究竟哪個部會要管?進而也質詢列席的央行總裁、金管會主委、財政部長、經濟部長以及主計總處等相關部會首長,關於臺灣有多少人投資虛擬貨幣或NFT,政府是否掌握資料?

根據媒體報導,列席的衆多部會首長,針對此一議題做出迴應的,就只有央行及金管會。其中,央行總裁楊金龍除了強調加密貨幣並不是法定貨幣,同時也坦承有關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因爲是跨境交易,其實很難掌握。所幸好的是,這種新樣態的跨境交易模式,目前規模不大,「對臺灣金融市場沒有影響。」楊總裁也說明,美國研議要管虛擬貨幣,是因爲美國虛擬貨幣的規模已很大,而臺灣目前重點是先管防制洗錢,等未來規模愈來愈大,將會與時俱進,檢討合理的管理方式。

至於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的迴應,則是表示金管會目前確是虛擬貨幣防制洗錢的主管單位,針對全臺比特幣提款機(BTM)都已掌握設置地點,並輔導相關業者必須在4月底前申報,逾期未申報者金管會也將考慮開罰。

金管會除了已承擔起防制虛擬貨幣洗錢的職責之外,黃天牧主委也說明金管會也有在研究虛擬資產、去中心化智慧合約等議題。但他卻無奈的表示,由於有關幣安等交易平臺是跨境交易,業者也未跟金管會申請防制洗錢,因此金管會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上的數據,其實很難掌握全貌。同時黃主委也強調:「對於新興事務,監理機關不會跑到最前面,一定是觀察後,決定最適模式。」

歸納央行和金管會首長迴應立委有關虛擬貨幣、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如何規範管理所提質詢的說明,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但卻缺乏新意。譬如楊總裁一方面感慨央行對這種新樣態的跨境交易模式很難掌握,另方面卻又自我安慰,還好目前規模不大,對臺灣的金融市場尚沒有影響。同樣的黃主委雖然感慨金管會無法掌握數位交易平臺的數據全貌,但卻還是強調監理機關不應跑到最前面,而應是先觀察後,才能決定對新興事務最適合的監理模式。

進一步檢視這兩位首長的迴應內容,換上是上市公司企業老闆在股東大會面對股東的提問時,如果只是感慨無法掌握新型態的營運模式,或是無從得知同行其他競業者的相關營運績效數據,顯然將難以獲得股東們的認同。提問的股東真正在意的是,自己投資公司的經營團隊爲什麼沒有針對數位時代的新營運模式「超前部署」?包括因勢利導、掌握先機;以及面對跨境交易新模式可能帶來的風險,預先部署可行對策。而不是因爲尚未對公司營運帶來直接衝擊,就心存僥倖地靜觀變化。

撇開以追求利潤爲主的企業,面對外部營運環境變化的標準反應模式不論,即使做爲公部門機構,回顧過去面對網路時代所興起的網路電商交易新模式,當時臺灣就因爲遲遲未能訂立新的電商交易遊戲規則,以致讓本土的電子商務業者不只錯失先機,並因網路無國界的特性,以致讓大陸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網與支付寶得以乘虛而入,取得市佔優勢。緣是,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面對虛擬貨幣的風潮已經全面擴張,臺灣不論是基於預防淪爲洗錢管道,或者加入新型態加密貨幣所可能帶來的新商機,行政體系實在沒有理由以靜觀其變做爲推拖之辭。

除此之外,就現階段來看,要讓新型態加密貨幣得以「法幣化」有待不斷的優化。過程中如何制訂相關的遊戲規則,以兼收興利與除弊之綜效,自然有待不斷的研議、優化。臺灣與其坐等新的遊戲規則定調,纔跟進投入,相關部會不妨考慮主動出擊,設法結合國際專業團隊,一同研擬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新遊戲規則。以免萬一新的國際遊戲規則定調,並設定進入門檻時,臺灣將可能陷入不得其門而入的風險後果。則豈非讓臺灣目前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的困境,更爲雪上加霜了!雖然規管新型態的虛擬貨幣交易有相當難度,但也因此是一個新的機遇,我們深切期待政府部門勇於任事,儘早對新型態金融營運模式建立應有的規管,帶領檯灣走入金融治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