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主計總處下修經濟預測 不應有政治顧慮

工商社論》

行政院主計總處將於週三(22日)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修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在風雨如晦的此刻,主計總處應秉持專業,調降今年經濟成長,保不保二,不應該有所顧慮。

全球景氣自去年第四季開始走弱,由於我國對外貿依賴甚深,經濟也隨之走疲,隨着出口衰退擴大,去年第四季我國經濟也出現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負成長,實質GDP年減0.86%。日前財政部公佈今年元月出口更衰退逾20%,這或許是春節放了太多假所致,惟經過季節調整後,跌幅仍接近10%,顯示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出口連月衰退,反映全球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的庫存過多,各業正以減產來去化庫存,然而由於景氣比預期更差,以致庫存去化了數月,存貨不降反升,我國製造業存貨量指數由去年6月的135.2升至11月的146.7,這除了反映廠商過去的庫存太多,也反映景氣比預期更差,以致廠商減產、降載了半天,庫存依然扶搖直上。這也說明庫存要回降至常態水準仍需一段時日,可能比外界預期的今年上半年更久,而去化庫存的時間愈久,今年經濟成長的挑戰就愈大,莫以爲這是製造業的事,在產業關聯的連動下,服務業也不可能自外於這一波不景氣。

除了出口、存貨這兩項指標反映前景不樂觀,去年9月~12月外銷訂單已連續四個月訂單下滑,至12月訂單衰退更達兩成,回溯歷年資料,這是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減幅,不只傳統產業接單迭受波及,資訊電子業的接單也減逾兩成,這說明近月景氣走弱與過去幾年大不相同,波及層面之廣,影響力道之深,皆金融海嘯以來之最。

除此以外,國發會日前所公佈的去年12月景氣領先指標,也連跌13個月,累計跌幅已升至8.1%,這個跌幅也是金融海嘯以來所僅見,領先指標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先知之能,這同樣也指明未來半年景氣不妙。

從上述可知,臺灣今年經濟展望是無法樂觀的,主計總處去年11月估今年經濟成長仍可達2.75%,惟自預測以來,出口、訂單、工業生產、存貨率逐月走疲,這個預測明顯過於樂觀,本次國民所得評審會必然要加以調降,至於調降到什麼水準?主計總處也不必自我設限,更無需有政治上的顧慮,該調降多少就調降多少,果真評估的結果無法保二,也該誠實反映,這樣纔有助於政府施政步伐的調整。

大家應該還記得,2012年主計總處連續九度下修經濟預測這件事,當年立委屢屢消遣主計總處「連八降 」、「連九降」,甚至諷其爲「九降風」,究其原因,就在於每次修正幅度太小,前四次調降幅度依序是0.2、0.19、0.28、0.06個百分點,如此微調,以致於需歷經九次下修才接近實際經濟成長。2012年經濟成長最初的預測是4.58%,初步統計1.26%,預測誤差不小。對於官方預測總是那麼樂觀,調降幅度總是那麼小,過去主計處官員總會說:「政府官員沒有悲觀的權利。」然而,政府官員固不需悲觀,但也應實事求是,試想當年若依據實況大膽調整,何至於連續九次調降而遭立委們揶揄?

經濟預測確實不易,但對於政府官員而言,難的恐怕不在於預測的技術,而在於政治的顧慮,莫說經濟成長預測這麼令人矚目的數字,就連逐月發佈的統計欠佳時,統計單位也曾被怪罪過,好像經濟表現不好全是統計部門的錯。這種荒謬的官場文化行之既久,自然形成寒蟬效應,報喜不報憂遂成風氣,而在預測這件事上自然也就不敢依據事實大膽修正了。在這樣一個官僚體系裡,樂觀不知不覺就內化了,然而,這真是一大危機。

歷史學家黃仁宇曾指出:「中國曆代疏於數字管理,而傳統官僚主義的作風,真理總是由上而下,統計數字反映着上級的要求和願望。」過去數千年如此,今天還是如此,我們盼望新內閣要有新作風,閣揆陳建仁爲中研院院士,學養深厚,應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精神,公開給予統計部門支持,務使其「只說真話,不說官話」,如此政府統計纔會導向健全,政府統計公信力才能維繫,如此經濟預測也纔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陳揆才能在正確的資訊上,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