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主計總處應以超然獨立精神進行GDP概估

第二季臺灣出口僅1,044億美元,比主計總處預測少了近30億美元,勢必拉低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圖/本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將於28日(週五)公佈第二季GDP概估,今年適逢總統大選年,經濟的好壞攸關人們對執政黨的評價,在這個情況下,政府統計尤需超然獨立,而在衆多指標中,以經濟成長率最爲各方所關注,所謂保一、保二也早已是街談巷議的話題了。

儘管多數人不明白GDP這個複雜的統計體系,但都懂得什麼是保一、保二,而這也是問題的所在。何以說這是問題的所在?因爲儘管不瞭解GDP,但民衆很容易憑感覺、情緒來評判GDP編得準不準、有沒有政治考量,加以過去20多年政府曾有若干該公佈的統計,忽然以各類奇怪理由喊停的紀錄,這些往事自然也會加深今天人們對統計的疑慮。如今適逢選舉,朝野攻防如火如荼,而數字正是攻防焦點,因此,爲取信於民,政府統計的編算必須格外審慎,不得有半絲政治顧慮,否則勢將重創政府統計公信力。

週五公佈的是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今年5月主計總處樂觀預測第二季將終止連兩季的負成長,轉爲正成長1.82%,全年經濟成長仍可保二(2.04%)。然而,6月中央銀行認爲全球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下修我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1.72%,這說明景氣沒有先前判斷的這麼樂觀,第二季經濟成長必然是不如預期。

GDP生產面是由工業、服務業及農業的生產毛額組成,支出面則是由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及出進口所組成。長期以來出口榮枯是影響臺灣經濟的最重要因素,在全球景氣低迷,加以美中貿易摩擦加劇,供應鏈重組方興未艾,俄烏戰爭未止的大環境下,今年第二季臺灣出口僅1,044億美元,比主計總處的預測少了近30億美元,相當於新臺幣900億元,這不是小數目,勢必拉低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

其次,過去幾年堪稱GDP中流砥柱的民間投資,受全球景氣混沌不明影響,今年以來廠商對於投資擴廠普遍觀望,也因此第一季民間投資出現六年來首次衰退,從半導體設備第二季進口衰退3成、資本設備衰退近兩成看來,民間投資依舊不佳,再由兩者減幅遠高於第一季看來,情況應該比主計總處5月的預測還差。

或許有不少人把希望寄託在疫後報復性消費,而消費也是構成GDP的重要動能,依經濟部所估的零售、餐飲營收看來,第二季國內消費不錯,而佔民間消費一席之地的海外消費成長更驚人,第二季平均每月出國旅行者逾80萬人次。不過,要注意的是,海外消費大幅成長雖然會推升民間消費,但卻推升不了GDP,因爲赴日本、韓國的消費一方面計入民間消費,另一方面也要計入服務輸入,而輸入是減項,如此一加一減,對GDP也就沒什麼提振作用了。事實上,這個算式很合乎常識,試想國人在日、韓當地的花費自然是活絡了日、韓經濟,對臺灣哪能起什麼作用?

在國際觀光這個領域裡,能帶動臺灣經濟的是國外觀光客來臺,來得愈多,對臺灣的住宿、餐飲、旅遊及休閒娛樂服務業大大有益,自去年底國境解封之後,來臺旅客是有恢復,然而與出國人潮相比,遜色不少,第一季平均每月37萬人次,第二季每月約50萬人次,與疫前每月經常逾百萬人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全年能否達到政府所訂的600萬人次目標,仍在未定之天。外國人來臺觀光的花費在GDP裡屬於服務輸出,若能提振,對經濟成長頗有幫助。

而過去對GDP極有貢獻的三角貿易,也就是「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由於8成的海外生產地點在中國大陸,隨着美中貿易摩擦,我國海外生產比率逐年降低,去年降至49.9%,三角貿易淨收入也跟着降1成,今年第二季海外生產比續降至47.4%,這告訴我們,三角貿易的表現也很難樂觀,依此情勢研判,未來想再以三角貿易來推動經濟成長,已不太容易。

綜觀外貿、生產、投資、零售及國際旅行等總體數據,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保一已不太容易,正成長或有可能,仍待主計總處的專業評估,盼望主計總處能秉持超然獨立的精神編算此次GDP,不宜也不需有任何的政治顧慮,果能如此,政府統計公信力才能贏得國人的尊敬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