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播岀金馬紀錄片《大同》蔡詩萍深談該片精髓

《大同》深入剖析發展大陸城市。(圖/公視提供)

《公視主題之夜》將於於12月2日晚間10時,播出去年金馬獎打敗《灣生回家》勇奪最佳紀錄片的《大同》,紀錄片映後,該節目邀請臺大政治系主任徐斯勤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導演周浩是首位蟬聯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中國導演,以《棉花》與《大同》兩部紀錄片先後奪下2014年及2015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同》更榮獲亞太電影大獎最佳紀錄長片。周好近距離跟拍山西大同鐵腕市長耿彥波整整1年,直擊該市市政運作,一窺簾幕後的中國官場文化,並揭露中國發展背後各種荒謬矛盾的真實現況

出生貴州的他,曾於《貴州日報》、《新華社》、《南方週末》擔任攝影記者多年,2001年投入紀錄片製作,作品百餘次入選各個國際電影節並多次獲獎。外界推祟周浩的鏡頭,猶如深入中國社會的解剖刀,剖開血肉現實,帶觀衆一窺複雜且難以輕易評斷的變動中國。

大同,一個以煤礦起家工業小城,1600年前曾是輝煌的古城,如今,在中國產業轉型的趨勢下,煤礦產業日漸沒落,大同跟許多其他內陸小城市一樣,在中國經濟放緩又產能過剩的大局面下,艱難圖存

耿彥波,這位以拆建城市,發展文化著稱的鐵腕市長,用着非凡的手段,去實現他心目中城市發展和變革的巨大藍圖。2008年,耿彥波才上任三個月,就雷厲風行展開大規模拆遷,推行耗資上百億元的古城重建的輝煌計劃。他自許:「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比那些資本主義國家做得更好,國家有調動資源的強大力量。」企圖將大同從工業城市轉型成旅遊觀光的文化之城。他所居住的軍營外,經常守候着大同市民,等着請耿市長主持公道。他早出晚歸、親力親爲,被譽爲「百年難得好市長」。

正當一切建設戮力向前,大業有望的時候,一紙命令下來,耿彥波調任太原市書記,市長換人。然而這位「好市長」留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五十萬戶民宅被迫拆遷、多戶人家流離失所、耗資數百億人民幣造城工程爛尾,有些地方形同「鬼域」,併爲大同留下兩百億人民幣(近千億新臺幣)的龐大債務

他在任短短五年的時間,想完成五十年的城市建設,不過,也花掉了五十年要花的錢。他的鐵腕改革惹兩極評價支持者認爲耿彥波爲人民做事,反對者認爲他手段激進,不合法律程序,甚至將他譬喻爲秦始皇。到底,他是「破壞性建設」還是「建設性破壞」?片中直指各種荒謬矛盾的真實現況,誘發觀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