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保護海洋 實現可持續發展(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受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環境污染等影響,海洋生態環境持續遭到破壞。當前,世界各國尤其是沿海國家正加大力度實現對海洋的綜合治理,推進全球海洋保護議程。
聯合國日前發佈了第二次全球海洋綜合評估報告,對近年來全球海洋生態惡化表示憂慮。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報告發佈會上表示,來自人類活動的壓力持續對海洋造成危害。他呼籲所有利益攸關方聽從科學家發出的警告,採取積極行動,共同保護海洋,實現可持續發展。
海洋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全球海洋綜合評估報告從經濟、社會和環境視角全面評價全球海洋的整體狀況。2015年,聯合國發佈了第一次全球海洋綜合評估報告,指出海洋麪臨海水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問題,並對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廣泛影響。
來自全球的300多位科學家參與了本次報告撰寫。報告指出,過去50年間,全球低氧海域的面積增加了兩倍,近90%的紅樹林、海草和溼地植物,以及超過30%的海鳥面臨滅絕威脅,削弱了海洋對全球氣候的調節作用。全球海洋中含氧量極低的“死水區”數量從2008年的400多個,增加到2019年的近700個。過度捕撈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889億美元。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也重申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海洋、我們的氣候和天氣”, 旨在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洋、氣候和天氣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海洋佔據地表面積的70%以上,影響着世界的氣候和天氣,並支撐着全球的經濟和糧食安全。
“由於溫室氣體排放,海洋熱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海洋酸化有增無減,這一變化的影響將持續數百年。全球有近40%的人口生活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區域內,因此迫切需要改進綜合災害預警系統,保護人們免受海浪、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等多種災害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說。
各國綜合施策加強治理
面對海洋環境不斷遭受污染破壞的現狀,世界各國尤其是沿海國家正在採取行動,綜合治理、保護海洋。報告指出,一些國家和地區採取的設立海洋保護區、限制海洋捕撈等措施有助於海洋環境的改善,地區海洋監測項目不斷擴大,國際協調和融合持續加深,產生了積極作用。
作爲低地國家,荷蘭此前一直通過填海擴大陸地面積。近年來,荷蘭將維持海洋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出臺多項法律法規、政策指引。以對北海海域的開發保護爲例,荷蘭制定了2050年北海空間議程,涉及保護生態、實現海上能源轉型、綜合開發和利用等五大議題。目前荷蘭沿海地區自然保護區的面積持續增加,一些地方實現退耕還水,以更好保護海洋生態。
南非政府於2019年頒佈了《海洋空間規劃法》,以法律的形式規範對海洋資源的監控、開發和保護,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南非同時大力拓展海洋保護區數量及面積,目前劃定了42個海洋保護區,佔該國沿海海域比例從2016年的0.43%提高到了2020年的5%。海洋保護區爲魚類產卵提供了“避風港”,對生態敏感和瀕危海洋物種及其棲息地進行保護,併爲海鳥、鯊魚、海龜等動物遷徙提供生態走廊。按照南非政府的規劃,未來至少25%的沿海海域將被納入海洋保護區內,其中15%爲嚴格禁漁區。
加勒比島國牙買加管轄的海洋麪積是其陸地面積的24倍,該國計劃到2025年實現管轄範圍內100%海洋區域的可持續管理。牙買加還制定了2030年願景,倡導可持續管理和利用環境資源,爲此專門成立了由多個機構組成的國家海洋和沿海地區管理委員會。從2019年開始,牙買加分階段禁止進口、製造、分銷和使用特定種類的塑料製品,並加大回收、重複使用和減少塑料製品的力度,以減少海洋塑料垃圾。
國際合作需進一步強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海洋是地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全球氣候穩定,事關人類福祉。當前,海洋環境退化加劇,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等產生了負面影響。到2050年,預計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會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更大壓力。因此,國際社會迫切需要調整應對策略,以科學爲基礎制定相關政策。
科學家建議,各國應加強協調與合作,推動發展中國家的海洋保護能力建設,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建設多學科支撐的海洋檢測系統。以過度捕撈爲例,如果各國制定並落實適當的保護政策,大約10年時間,半數過度捕撈海域可以恢復至健康狀態,到本世紀中葉,98%的過度捕撈區域可以成功恢復。
爲加大對海洋科學的研究、推動海洋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聯合國將2021年至2030年確定爲“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並經聯合國大會授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框架下成立“政府間海洋科學委員會”,協調海洋科學研究進程,推動國際相關科研領域合作,支持相關國家應用海洋科學進行海洋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
今年4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海事組織及30個國家共同發起“全球垃圾治理夥伴關係項目”,攜手解決海洋垃圾問題。該項目覆蓋亞洲、非洲的多個海域。各方將通力合作,在加強技術援助和培訓的同時協調夥伴國之間的交流。國際海事組織還呼籲遵守相關國際公約,比如禁止從船舶上向海洋丟棄塑料製品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近日共同啓動了一項捐贈計劃,向保護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三種海洋棲息地的項目提供資金援助,側重於“對脆弱的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進行可持續管理和保護”,並特別設立面向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國家的項目,支持這些國家採取科學的海洋保護政策。目前,肯尼亞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融資項目、中美洲修復遭颶風破壞的珊瑚礁項目等5個項目得到了資金支持。
中國一直積極履行保護海洋承諾,參與海洋保護國際合作,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已同葡萄牙、歐盟、塞舌爾等建立藍色夥伴關係,在藍色經濟、海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海洋科技等領域加強協調和協作,共同推動全球海洋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中國還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推廣應用自主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技術,在海洋觀測和監測、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生態保護等方面提供中國技術和中國方案。
(本報布魯塞爾、里約熱內盧、約翰內斯堡、北京5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