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首創「治療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眼睛免打針

工研院針對溼式黃斑部病變,開發出全球首創的眼藥水治療,免打針,藥效直送至眼球底部。(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疫情讓民衆減少跑醫院的次數,加速推動生技醫藥產業及精準醫療市場的發展,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專案支持下,研發多項創新性高值利基的新藥,其中針對溼式黃斑部病變,開發出全球首創的眼藥水治療,讓眼睛免打針,藥效直送至眼球底部。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啓萬表示,工研院累積厚實醫藥與醫材研發實力,聚焦在特定癌症、溼式黃斑部病變等國人常見疾病,讓藥物傳輸和治療更有效果,符合民衆對個人化醫療的期待,更可爲臺灣生技產業實力加值加分。

尤其,發於年長者的溼式黃斑部病變,病患必須每1到2個月到醫院替眼睛「打針」,需要專業醫師施行,因眼睛打針屬侵入式治療,多數病患也感到恐懼,易引發眼部出血、感染、眼壓上升及視網膜剝離等風險。

工研院研發「治療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有3大特色,首先是全球首創的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透過「滴劑式」藥物治療,可大幅提高病患接受度及減輕不適感。

其次,藉由獨特超分子複合載體,眼藥水藥效可直送至眼球底部,是傳統眼藥水無法企及的。第三爲病患可自行施用,免除進入醫院和打針帶來的感染性風險。

林啓萬指出,目前「治療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已申請臺、日、美、大陸及歐盟等市場專利,並已進入授權階段,可望提升臺灣眼科藥物的自主開發技術量能與市場產值。

另外,工研院研發可讓癌症免疫療法提高成功率、甚至免開刀就可治療的「新穎TLR9活化劑傳輸技術」;還有全球第一款針對「AR-V7變異蛋白晚期抗藥性前列腺癌」的口服藥,透過精準醫療新科技,讓治療更有效,提升醫療品質,並帶動臺灣醫療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