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媽狂吠對抗眼鏡蛇」仍失去4子 專家:捕蛇人動作根本看戲
印度奧里薩邦巴德拉克鎮先前發生一起「狗蛇大戰」,狗媽媽爲了保護寶寶,奮力狂吠和眼鏡蛇對抗,網友們看了都感動大讚「母愛真偉大」。不過,專家指出,眼鏡蛇只是想逃跑,躲無可躲之下才反擊自衛,整場衝突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其實是「捕蛇人的行爲」。
曾多次與眼鏡蛇面對面的自然科任老師「甩阿」在粉絲專頁「CrocoMan-GO 鱷名遠播」寫道,從影片中看來,狗媽媽確實在護幼,但眼鏡蛇看起來只是要逃跑,逃跑無門只能反擊自衛,「眼鏡蛇沒有針對要攻擊誰,自衛的情況下看到會動、會晃的東西都會設法攻擊。」
▲眼鏡蛇被逼到角落,無處可逃。(圖/達志影像)
有報導稱,眼鏡蛇潛入狗窩想吃狗寶寶,「整窩差點都被吃掉」。甩阿表示,對此說法相當存疑,「整窩根本吃不下。」此外,捕蛇人到場時,已經有2只狗寶寶死掉,「爲吃而攻擊,不可能咬2次。爲自衛而攻擊,在眼鏡蛇怕得要死想找時機開溜的情況下,還可以咬到2只小狗?」
「蛇一次只能做一個動作,逃跑就逃跑、覓食就覓食,不會混在一起。」甩阿最後寫道,影片中捕蛇人的動作「怎麼看都在看戲」,根本沒有馬上要把蛇捉出來的意思,「拿着蛇勾這樣弄一下弄一下,野生蛇最好勾得出來啦~」
據先前報導,屋主Bijay Parida有天夜裡聽到激動的狗吠聲,循着聲音找到階梯下方的狗媽媽和一窩狗寶寶,當時狗媽媽正與眼鏡蛇對峙,且地上已有2只幼犬死去。屋主立刻求助當地的捕蛇人員Mirza Arif來幫忙,但捕蛇人的手法卻讓眼鏡蛇和狗媽媽之間的衝突更加緊張,過程中又有2只狗寶寶死去,最後捕蛇人才將蛇給捉出。
▲捕蛇人最後纔將蛇勾出。(圖/達志影像)
野生動物追思會指出,臺灣本島原本就有原生種的中華眼鏡蛇(學名:Najaatra),又稱作「舟山眼鏡蛇」,廣泛分佈於臺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區,由於眼鏡蛇在生態系中層級較高,在食物鏈中角色重要,因此被列爲保育類動物。大多在白天活動,天氣悶熱時纔會改爲黃昏活動,晚上也會出現在馬路上或水泥結構上吸收熱量。一般出現在4至7月間爲活動高峰,但因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並沒有冷到蛇需要冬眠的溫度,所以在十月、十一月天氣好時見到蛇類出沒也是正常現象。
若是在野外看到蛇出沒,可以繞路、改道、保持距離,做好自我保護就不會被咬;若是蛇跑到家裡來,可以用長棍子、紙箱板小心將蛇引導趕出,或用「收蛇三寶」(掃把、畚箕、大垃圾桶)將蛇關好,野放到安全地方。若不敢或不會,也可以聯絡各地野生動物救護單位(農業局/處、相關保育團體),等待過程中要注意蛇的動態,避免牠跑不見。
小提醒:其實蛇也很怕人,牠們並不會主動攻擊或追人,飼主也應避免毛孩與蛇發生衝突,降低各種可能情況發生,以免造成兩敗俱傷的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