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芋葉當傘用 誤觸汁液發癢難耐

姑婆葉片相當大在野外很好辨識,在下雨時常有人想要拿它的葉片當雨傘使用,但是它的莖根和汁液都是有毒的,會引起口喉胃部灼痛。 (圖/臺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生活中心/臺北市報導

有些人常常用姑婆芋葉片作爲避雨的工具,卻因葉片汁液沾染造成皮膚髮癢;還有聽起來像是「芒(ㄇㄤˊ)果」的「海檬(ㄇㄥˊ)果」也因爲讀音像、果實長的也有點像,造成誤食身體不適等,臺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表示,其實是因爲民衆對於植物不夠了解纔有誤用情況發生。

公園處解釋,樟樹之所以可以提煉出樟腦油辣椒之所以會辣、有的植物之所以吃起來苦苦的、咬人狗這種植物之所以會咬人,都是因爲演化的過程中植物爲了保護自己,發展出獨特的特殊防禦機制,才能抵禦細菌真菌昆蟲威脅產生出來的化學物質,但是如果植物所生產出來的化學物質,會對人類身體造成不適的症狀,這類植物則稱爲有毒植物。

公園處表示,存在於公園、綠地,及行道樹植栽中,部分爲具有毒性之有毒植物,它們具維持生物多樣性及動、植物間物種生態平衡的功能,其實植物有毒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瞭解它們的特性,並予以尊重不要任意採摘、觸碰或是誤食,就不會中毒,如不慎觸及,就應該立即洗手,即可避開它們的毒性,與其和平共處

公園處透露,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毒植物絕對不是人類的敵人,每一種植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或可入藥、或可觀賞、或在生態上扮演某一種重要的角色,它們有生命權人類沒有必要對它們趕盡殺絕,更何況有毒植物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它們只是被動地進行自衛而已。因此,好好認識它們,將它們視爲日常生活或是登山踏青時的伴侶,才能巧妙的避其害而取其利。

想要更瞭解有毒植物,可參閱由臺北市政府公園處與臺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合作編印之「與有毒植物作朋友摺頁內容包括常見有毒植物種類、植物所產生的毒性類別、不同植物產生的毒性徵狀、有毒植物造成中毒常發生的途徑以及面對有毒植物的態度觀念

美麗毛地黃是秋冬公園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具有強毒性,誤食會造成心臟的傷害,千萬不可食用。(圖/臺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