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頭必有尾?20小說家大玩「多向文本」寫作計劃

有頭必有尾?20位華人小說家參與《歡迎光臨錫爾帕夏車站》「多向文本」寫作計劃創作不限類型,讓小說故事自由發展,由聯經出版社、聯合文學雜誌和Readmoo讀墨電子書平臺合作推出。(聯經出版提供)

小說裡的故事往往有個起頭,但一定會有結尾嗎?近日有20位華人小說家參與一項「多向文本」寫作計劃,主題圍繞一個虛構的「錫爾帕夏」車站,由小說家連明偉爲故事寫了開端,接着由第二梯次朱國珍、鍾旻瑞、吳曉樂路內接棒情節不一定線性發展,以電子書形式出版,分七個梯次陸續更新發布。負責策劃的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表示,「最後故事會長什麼樣子,現在真的還不知道。」

《歡迎光臨錫爾帕夏車站》小說開頭是連明偉的〈帝國子民〉,在5日首先公開,描述一位身懷任務歷史學家,乘坐火車來到錫爾帕夏車站,然而火車在抵達車站前,突然「劇烈震動」,響起煞車聲,原來有位男子被火車輾過。還沒到車站就出了事,參與第三梯次創作的朱宥勳笑說,「讀到這裡忍不住想:我們真的到得了車站嗎?」

朱宥勳表示,小說或通常有一個結構,在結構之外的部分往往會被捨棄,但在多向文本小說裡,這些結構外的事物反而有機會被保留、發展。有的線索可以順利被後來的作家接續,但有些前人指引的方向,之後也不一定有人敢跟隨,「結構可以像蜘蛛網一樣展開。小說可以比較『野』,也可能會更有趣味。」

參與第二梯次創作的作家朱國珍也以「棒球比賽」來形容多向文本寫作計劃,「這個計劃與其說是20個作家的競技場,對我而言,更像是團隊合作的棒球比賽,重視過程,而非只重視結局,能獲得探索各種想像和可能性滿足感。」

王聰威表示,參與的每位作家需交出至少2000字的小說,類型不限,雖然是以車站爲核心,但車站的不同地點會有不同的氣味,也會發生不同的事,「目前計劃有20位作家參與,其實理想上希望能有100位作家,讓故事不斷擴張,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甚至可以有立體性。」

王聰威表示,非單一線性的「多向文本」由來已久,維基百科詞條內的超連結,就是一種多向文本,用在文學創作上,最常見就是「小說接龍」,例如由瀟湘神、陳浩基等5位臺、港、日小說家參與的《筷:怪談競演物語》。另一種常見的形式則是讓讀者選擇情節發展,不同答案連結到不同章節和結局的小說。

小說採「E-only」形式出版,部分內容聯合文學志網站會員登錄後可立即閱讀,另有電子書版,由聯經出版社、聯合文學雜誌和Readmoo讀墨電子書平臺合作推出。王聰威表示,以往的多向文本小說都是一本完整的書,但採用電子書形式,就可以擴張、延展,更有彈性。讀墨執行長龐文真表示,未來每一梯次的小說發佈,讀者就會在書封看到標示,更新後就可以看到新的故事。

目前已知參與計劃的作家有連明偉、吳曉樂、路內、鍾旻瑞、朱國珍、張維中邱常婷、朱宥勳、林育德鄧九雲,還有十位參與作家的名單尚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