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8萬粉追蹤臉書!作家追奇震撼宣告 網:謝謝你開過這個粉專

正妹作家追奇突宣佈關閉8萬人追蹤臉書粉絲團,改至IG更新。(圖/追奇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在臉書有8萬多粉絲追蹤的正妹作家追奇,突然於16日宣告將在2個月後關閉粉絲專頁,表示「這並非衝動的決定」,而是2年來腦中不斷浮現的想法,「原因很複雜、難言⋯⋯恕我一時無法道盡」。不過她強調會在IG更新,粉絲看了也紛紛說「從高中開始陪伴我的記憶⋯」「感謝曾經將低落的時候拉起的所有」「爲了妳決定辦IG」「謝謝妳,只是換個地方見面,依舊是我的星星」。

▲追奇近來出版新書任性無爲》。(圖/鍾佳龍攝影/追奇提供)

1991年出生的追奇是詩人散文作家,近來出版第3部詩集《任性無爲》由時報出版發行,她在16日突然於臉書宣告,將在2個月後,也就是2020年9月18日關閉「追奇」這個臉書粉專,不過IG將維持更新,提到「請相信這並非衝動的決定」,而是近2年來腦中不斷浮現的想法,「原因很複雜、難言,無論是網路環境變化,抑或私人狀態的成長和決心等等,恕我一時無法道盡(其實也認爲沒有解釋清楚的必要XD)——總之時機到了,就決定是今年了。 」

▲▼追奇手寫字曾獲廠商青睞,製作成專屬字體。(圖/翻攝自方格子作家手寫字網頁

她表示之所以選在9月18日,是因爲這天正是粉專創立的日子,「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結束。感謝這七、八年來陪我走過的朋友讀者,我們真的一起經歷了無數飽滿及消瘦的時光謝謝你們無條件地支持我,在我依然幼稚而不畏世間冷暖的年紀;謝謝你們時常以家人姿態給予我溫暖和愛,在我感到極致孤獨卻又不肯向親近之人訴說之際。​」

她提到,今年因爲疫情關係,總覺得風風雨雨、滿布荊棘,彷彿一條健康、生生不息的河流,忽地承接落石天降,硬生生掐住咽喉,唯剩縫隙吐出半口半口的氣,延續殘喘生命,同時感受到某種力量投來暗示,告訴自己可以「歸零再出發」了。

更說道,「年初整理《任性無爲》的時候,心中產生許多難以描摹的訝異,而訝異裡頭,多半是自己才懂的殘暴耳光:『原來我曾是那樣的人』、『原來我有過這樣的想法』、『原來我這麼痛苦過』、『原來我一點都沒有智慧』⋯⋯諸如此類,太多個『原來』,讓我體驗觀看成長軌跡的神奇,我所一貫嘲笑的、看不慣的、厭惡的,都可能包括了以前的自己。」

▲追奇粉絲留言。(圖/翻攝自追奇粉專)

粉專關閉消息曝光後,網友也紛紛留言「謝謝追奇,讓我覺得我並不孤單。雖然認識妳不算早,但我想說,我還是會一直支持妳的哦~」、「謝謝你留下的文字與美好,祝福一切順遂」、「感謝曾經將低落的時候拉起的所有」、「謝謝妳,只是換個地方見面,依舊是我的星星」、「感謝你曾經開過這個粉專」、「謝謝這些日子以來有你文字溫暖的陪伴、未來IG上再相會~祝福你」、「妳是我的青春」、「謝謝追奇真的很謝謝」。

追奇IG:https://www.instagram.com/drechi718/

追奇宣告關閉臉書全文如下:

哈囉大家,我是追奇。我決定在兩個月後,也就是2020年9月18日,關閉這個「追奇」臉書粉絲專頁。​(看清楚噢!是關閉臉書!#IG仍維持更新)​貌似突然,但請相信這並非衝動的決定。近兩年來,我腦中不斷浮現關閉FB粉專的想法;原因很複雜、難言,無論是網路環境的變化,抑或私人狀態的成長和決心等等,恕我一時無法道盡(其實也認爲沒有解釋清楚的必要XD)——總之時機到了,就決定是今年了。​​之所以選在9月18日,是因爲這天正是粉專創立的日子。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結束。感謝這七、八年來陪我走過的朋友和讀者,我們真的一起經歷了無數飽滿及消瘦的時光。謝謝你們無條件地支持我,在我依然幼稚而不畏世間冷暖的年紀;謝謝你們時常以家人姿態給予我溫暖和愛,在我感到極致孤獨卻又不肯向親近之人訴說之際。​​今年因爲疫情關係,總覺得風風雨雨、滿布荊棘,彷彿一條健康、生生不息的河流,忽地承接落石天降,硬生生掐住咽喉,唯剩縫隙吐出半口半口的氣,延續殘喘生命。然而,於此同時,我卻總感受到某種力量投來暗示,告訴自己可以「歸零再出發」了。年初整理《任性無爲》的時候,作爲一個回首過往文字的局外人,我心中產生許多難以描摹的訝異,而訝異裡頭,多半是自己才懂的殘暴耳光:「原來我曾是那樣的人」、「原來我有過這樣的想法」、「原來我這麼痛苦過」、「原來我一點都沒有智慧」⋯⋯諸如此類,太多個「原來」,讓我體驗觀看成長軌跡的神奇,我所一貫嘲笑的、看不慣的、厭惡的,都可能包括了以前的自己。​​這讓我更想要完全地告別。本來《任性無爲》就是一本告別意義的詩集(告別我的27歲,請見該書後記),而我原先也僅想以此作品紀念這道人生分隔線;然而當最近的我,花費越來越多時間重新審視更長的光陰剖面,我就愈加鮮明地發現,我想要丟掉的東西,遠比想像中的多更多。因而,「關閉FB粉專」於我而言,像是關起舊家房間的門,我只想偷偷地擁抱老舊傢俱,擁抱我的娃娃,蓋上棉被聽着那些品味極爛的音樂,誰也不要進來。即使它本來能夠建成一座博物館,但我改變心意了。​​以上。​​​請放心我並沒有要消失,不嫌棄我平庸的創作、願意陪我續航的朋友們,未來我的文字和生活點滴仍會在instagram平臺上更新,歡迎舊雨新知追蹤:​​作品|@drechi718​ (貼文很少是因爲二月以前的文字都典藏啦)生活|@drechi.c​​任何合作邀約一樣請寄信至:sheruby3040@gmail.com​​再次謝謝這個地方。​從學生時代跨越到現在這個不大不小的年紀,有些事情變了,有些事情沒有變。在變與不變之間,我慶幸的是,我喜歡此刻這個「最新的自己」。就算偶爾幻想着能再年輕個幾歲就好了(笑),但事實上,我不是一個會往回看的人(夜深人靜時浸泡在回憶裡面不算啦),走過的路、摔過的跤皆有它獨特的意義,我會這樣跌跌撞撞走過來,也是使命。​​​2020年7月16日 傍晚五點四十五分​​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