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以覈減煤」纔是臺灣能源政策的務實作法(宋磊)

全球能源轉型潮流下,臺電公司協和電廠力推「以氣換油」。可帶來空污減排96%、溫室氣體減量52%。圖/臺電提供

隨着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節能減碳的呼聲越來越高,就實務面而言,減碳已不單是政治口號,也是全球各地的環保人士積極努力的工作,然而在節能減碳的同時,也必須兼顧全球經濟的發展與成長,爲此如何達成環保與經濟成長?已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

根據「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表示,有超過20餘國認爲必須在2050年以前將世界核電產能提高到2020年水準的3倍,以協助全球達到「淨零」排放目標;身爲美國氣候特使凱瑞於會中表示,若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不得不使用一些核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表示未來不會新建未採取減碳對策的燃煤火力發電廠;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核電是遏制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

從以上的跡象顯示,在高喊節能減碳的同時,各國對於再生能源並非全然放棄,而是在推動能源發展的同時,也一併兼顧到能源與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核能的必要性!

以當前的臺灣爲例,因執政黨長期堅持廢核政策,並期待透過天然氣、燃煤等方式發電,已讓臺灣空氣污染相當嚴重。對於臺灣而言,雖然再生能源並非完全毫無價值與意義,但這並非代表政府能以粗暴的形式全然否決核能發電的重要性,加上臺灣的經濟高度仰賴高科技發展,其該產業屬於高耗能、耗水的產業,臺灣若沒有穩定且成本相對低廉的發電,我國的高科技產業未來如何更有競爭力?

同理,這幾年受到全球暖化影響,臺灣的「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固然以臺灣的面積、密集的人口、數量龐大的汽機車確實也是熱島效應的元兇之一,但若非錯誤的能源政策,則臺灣的熱島效應將有機會獲得延緩的機會。

以我國的地理型態來說,因屬於「海島型國家」,幾乎所有的能源皆須仰賴進口、海運,倘若當前兩岸情勢緊張,國際能源船隻無法駛向臺灣,天然氣、石油的儲量將會在兩週內全數用盡,這對臺灣而言已非單純的國安問題。

因此,對於我國而言,在衡量所有發電利弊的同時,核電仍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無奈當前的執政當局輕忽科學事實,也無視國際上的能源變局,執意推動非核家園,這不但會殃及臺灣的空氣污染,長期來說也會傷及整體臺灣的經濟發展。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