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當廣告看不到商品,只剩下「愛」 業者到底想什麼?

▲TOYOTA廣告觀衆回憶起跟家人一起開車的溫馨回憶。(圖/翻攝自YouTube)

文/班尼

你有發現嗎?近年來,各種廣告紛紛走入「日常」,並以愛情、家人親情主題,讓商品們不只是冷冰冰東西,而是一份乘載愛、幸福、未來的禮物。這樣的轉變,更具感染力、也更能貼近並走入消費者心中

廣告商目標,不再只是大聲促銷商品,而是運用廣告中的「移情」作用,賦予商品背後有更多價值,讓商品成爲見證人旅程中的一部分,從TOYOTA拍出家人間的情感、IKEA談論情侶關係、TIFFANY讓真實情侶入鏡等,都已不再訴說商品多好用,而是從品牌到商品,都能與人的情感面做結合。

TOYOTA於2017年推出的《我的幸福里程樹》,將傳統父愛,透過「種樹行動表現,全家人開着車去海邊旅行,溫馨的互動,成爲一個家人之間難忘且寶貴的回憶,也是能扣緊彼此的情感連結。看過的觀衆,肯定涌出不少家庭出遊的過往,被「暖到」的人都心動分享,上線不到一個月就突破255萬人次觀看。

▲IKEA爲毛小孩量身打造的廣告受到網友大讚。(圖/翻攝自YouTube)

IKEA於2018年4月推出的《空間爲每個家人存在 - 毛小孩篇》,針對時下重視寵物的現代人心,提醒大家要爲毛小孩打造一個無可取代的位置,爲傢俱賦予了「愛與陪伴」的意義,網友大讚:「很有人性化。」

▲IKEA廣告讓觀衆好想去賣場約會。(圖/翻攝自YouTube)

5月又獻上探討愛情不同面向的系列廣告,多對情侶在賣場裡面,上演着愛情中常見的嫉妒、憤怒與失戀等情形。隨處都充滿浪漫與愛的傢俱商場,加深觀衆「想約會/同居可以去IKEA」的印象

▲TiffanyLove找真實情侶拍形象廣告。(圖/品牌提供)

國外的Tiffany & Co.,在2月也推出TiffanyLove形象廣告,邀請「真實情侶」拍攝,有男女、男男、女女,是品牌「打破傳統」的象徵,勇敢表現出世界上最真實、多元的愛的樣貌

消費者越來越聰明,廣告主選擇將「愛」當主角,觸發消費者或觀衆的感性思維,在產生好感心想「好想要這麼幸福」的同時,也爲品牌、商品添加好感。

廣告中的商品,雖然「退居」爲配角,但卻多了「幸福」、「溫暖」的意象,悄悄在觀衆內心播種,變成一份是乘載愛、未來的禮物,是完美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想套牢另一半?TIFFANY小藍盒是不少人的夢幻首選。(圖/品牌提供)

若想要約會、吃東西,IKEA賣場成了選擇之一;決定要跟另一半走向婚姻、共組家庭時,深植內心的Tiffany戒指、TOYOTA車便成爲一種嚮往、努力的目標,除了售價數字,還兼具了情感訴求及價值。

這些廣告用「愛」出發,讓民衆每次接觸商品、品牌時,能聯想起感性、溫馨情節,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定位,可以把有好感的觀衆,轉化成潛在消費者,也或許能開發出非死忠客羣的另一塊消費者。

南韓New Balance在2018年初,找來演員太奎攝影師老婆拍攝大片,用「愛的視角」互拍夫妻日常片刻,與其說是廣告,更像是「放閃照」呢!(圖/翻攝自sisi_wonji IG)

►►看更多時尚資訊分享,快來下載星光雲App

▼南韓版New Balance官方Youtube釋出的廣告,也一樣是平淡的夫妻日常互動,跟你平常看的肯定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