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接軌智慧製造 從五大關鍵開始

根據製造企業解決方案協會(MESA),智慧製造指「對工廠內和整體價值鏈上的業務、實體和數位流程進行智慧、即時協作和最佳化;依據最接近即時的所有可用資訊,將資源和流程自動化、整合、監控和持續評估。」智慧製造已從抽象概念演變爲現今製造工程不可或缺的技術。

事實上,根據 Rockwell Automation旗下Plex Systems與Hanover Research合作、針對全球321家制造商調查的《2022年智慧製造狀況報告》,93%亞太地區製造廠商認爲智慧製造對未來成功「非常」或「極其」重要。該報告顯示智慧製造的現狀、製造商面臨的挑戰及產業未來期望。

智慧製造賦予製造商資訊及洞察力,進而對生產力、品質、風險管理和永續性進行最佳化,許多業務成果(如降低停機時間)都以資訊驅動營運、智慧且彈性的製造能力作爲基礎,我們認爲落實智慧製造需考量五大要素:

一、考量最大利益關係人:員工

任何導入過程的第一步便是考量最大利益關係者—員工。清楚辨識並與員工闡述智慧製造帶來的商業價值,能讓轉型過程更加順暢,搭配前置作業和培訓能讓企業更加速從投資中實現價值。

智慧製造的關鍵要素是爲高階經理到作業員、維護人員和工程師提供可實踐的洞察,藉此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和能力,其核心是助企業找到不同方式進行繁瑣、重複的作業,讓人力投入更復雜、更具附加價值的工作。畢竟科技也許能取代重複性作業,但永遠無法取代人的直覺和創新能力。

二、制定目的明確的數據策略

從機臺或作業中取得即時資料是智慧製造的關鍵優勢,然而若未能正確使用數據或採取行動,其益處則無從發揮。企業需審視商業模式中影響整體設備效率(OEE)的因素及如何提升決策能力,以優化生產力、品質、安全性和永續性。

智慧製造是過程而非專案,起始於機器、生產線、生產單位深入挖掘得以被彙整、分析和呈現的資料,並掌握成效,若現階段產生影響並不顯著,則在其他領域進行相同流程,待重新顯現其必要性時再執行。當數據策略有明確目的時,即可具體要求所需行動或觀察到的執行方式,一旦目標決定後,便可着手收集相關資料並加以統整,再以可執行且情境化的方式呈現,以便將洞察傳遞給企業中的不同人員。

三、部署智慧系統和裝置

啓動智慧製造

實現智慧製造的關鍵之一即是部署智慧技術。雖企業於產線上已導入能產生和提供數據的裝置,併爲重點工作貢獻資料組合,然而這些裝置僅能提供數據,無法創造洞察。裝置本身並不會讓製造業變智慧,需得搭配資訊使用者,方得使其智慧。

透過從零件到可程式邏輯控制器的智慧系統,連接至專爲OT和IT 系統設計的資訊閘道解決方案,產線上收集的資料得以於企業中共用。如同前面強調,擁有正確資訊時,企業才能藉由分析觀察趨勢、辨識不足並揭露培訓缺口,並在停機時間對營運產生負面影響前事先預測。

四、首要考量安全性

安全是企業轉型的重要元素,也是任何智慧應用的核心原則。因此,安全與自動化基礎架構一樣重要,應將其視爲改善和預防的機會。

五、完善智慧製造

將是一段旅程而非目的

隨着技術發展,商業機會也不斷增加,智慧製造提供的優勢和解決方案包括:讓作業員更積極主動深入瞭解營運的相關資料;帶來更快的投資回報和更久的正常運行時間;其設計架構和操作工具將讓系統整合、操作和維護更容易;整合於共用平臺;增強設備掌握能力、減少停機和重啓時間,以提高生產力與作業安全。

若欲借力智慧製造,則需用更智慧的方式進行。企業不必大規模廣泛導入智慧製造,而是從單一機臺或生產單位着手並依需求擴展,隨取得的資訊量提升,企業洞察與能力將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