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評析大陸產業內卷及其因應政策
■卷產業、卷價格、卷政策
歸納來看,大陸產業「內卷」大致可分爲三大現況:「卷」產業、「卷」價格、「卷」政策。
在「卷」產業方面,由於大陸產業政策帶有一定計劃經濟特質,會根據不同階段鎖定發展特定產業,因此在政策支持下形成了尋租空間。基於「跟着政策走」思維,企業一哄而上投入國家重點發展產業,以致形成重複投資和產能過剩。甚至有些不具相關經驗的企業,會爲「騙補」巧立名目,造成無效投資。近年來,無論是作爲新三樣的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亦或以半導體爲主的戰略新興產業,都出現這樣的現象。
在「卷」價格方面,對大陸消費者來說,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價格競爭。網路時代所有商品都可以在網上進行比價,因此商品的價格愈來越愈明。再加上大陸內需動能不足、消費者消費意願不高的情況下,生產商或電商平臺只能透過不斷「卷」價格,在即使微利、甚或無利可圖情況下換取市佔率。這種網路時代下的新型商業模式,能創造利潤的不再是產品,有價值的是消費者數據甚或供應鏈金融。然而,「卷」價格的結果,致使生產商只能不斷的「卷」成本,以致造成產品品質的犧牲,並陷入通縮等經濟負向循環。事實上,截至今年7月,反映大陸生產成本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已連續第21個月下跌,即是價格過「卷」的結果。
在「卷」政策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地方政府爲拉動GDP,不斷地進行搶人、搶企業的招商引資大戰;各地方政府提出各種土地、財稅甚至金融等超常規優惠,希望透過政策窪地增加本地投資誘因。然而,這樣「卷」政策的結果,不但會陷入前述的「卷」產業現象,更破壞了市場秩序,同時增加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甚至地方官員爲招商所做的一些不合規範的承諾,在人走政息後容易引發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爭端。
■政府出手,推動新質生產力、增加有效需求…
大陸產業「內卷」的外溢與擴散,雖然讓全球得以享受價廉的「中國製造」商品,但其掠奪性訂價所造成的價格破壞與招商引資造成的他國製造業空洞化,卻讓歐美國家警覺,並透過所謂新華盛頓共識的倡議,以期增加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建構能與大陸產業對抗的產業陣營。
爲解決產業「內卷」造成的諸般負面效應,大陸當局提出以下政策因應:
首先,推動新質生產力因應產業內卷。大陸目前產業內卷嚴重的,大多技術門檻不高,因此只能不斷捲成本、卷效率。基於此,大陸當局認爲,透過以技術革命性突破爲首、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可讓產業轉向一個較少競爭的新賽道;與此同時,藉由產業升級,增加產業附加價值,以減少價格內卷。
其次,增加有效需求因應價格內卷。中共多次表示,大陸經濟現存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新冠疫情結束後,大陸當局持續提出各種「擴內需」政策,除了加大政府公共投資,還包括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車購車補貼,以及央企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希望藉此激發內需潛力。
最後,建構公平競爭環境因應政策內卷。8月1日起大陸《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明訂了四方面共19條的禁止性紅線,自此如果沒有法律法規明確規範,或經國務院批准,大陸地方政府再也不能隨意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或提供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換言之,任何影響生產經營成本的政策都將受到嚴格檢視。
■大陸當局恐面臨更卷的治理情境
然而,審視大陸因應產業內卷提出的相關因應政策,除了增加有效需求能在短期內可能產生效應,其他因應價格、政策內卷的兩項政策,都很難在短時間看到成效。
短期來看,大陸當局要面對的,除了經濟轉型的壓力,更是歐美對大陸產業卷向全球的進一步防堵。在諸多嚴峻的考驗下,對大陸當局來說,將面臨的恐怕是更卷的治理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