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產業政策規劃應避免虛幻淪爲虛晃

準總統賴清德(右)所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除半導體是長期累積相對既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項目外,推動AI、軍工、監控及通信等四項產業發展所需要配合的人才與技術,是目前必須克服的新興「系統」產業。圖/總統府提供

隨着「520」新舊執政團隊更替來臨,即將接任總統的賴清德於就職前仿效即將卸任總統的蔡英文經驗,以「信賴新政、穩健交棒」爲主軸,從3月起進行「產業學習交流」之旅。由此顯示,賴清德頗爲清楚未來四年臺灣經濟表現是否良好對其任期評價的重要性,甚至四年之後對其是否獲致連任之關鍵性之外,國內產業各界更是樂見賴清德透過產業學習交流機會,充分掌握業者意見,以作爲未來產業政策調整之參考。

回顧此次總統大選之前,賴清德在「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產業政策規劃中,除了主張「智慧與創新」、強調「減碳與永續」之外,特別提出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AI)、軍工、監控、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希望未來將臺灣打造爲「智慧科技島」、「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藉此加速推動產業轉型,進而達到「經濟日不落國」願景。

■五大信賴產業,需要與時俱進的整體規劃

賴清德從全球產業的發展方向聚焦上述五大領域作爲未來臺灣產業發展核心,但在此同時我們卻又發現,面對近年以來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如果臺灣僅依賴既有資源,將上述產業透過「國家隊」之構想,與美中日歐等國家之競爭,恐將難以勝算。也就是說,賴清德所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除了半導體是長期累積相對既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項目之外,推動AI、軍工、監控及通信等四項產業發展所需要配合的人才與技術,卻又是目前較爲劣勢、必須克服的新興「系統」產業。

此意味着,上述四項新興「系統」產業,不但與廠商長期所熟悉、擅長的零組件、中間財代工製造的條件連結頗爲不易,而且與打造「智慧科技島」、「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政策之願景關聯更加薄弱,以如此「虛幻」的產業政策加以「虛晃」,無疑顯示對國內產業發展之掌握不足,未來若無採取更細部的整體規劃,以及選擇較互補的夥伴分工合作,根本難以建立更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國際隊」完成夢想。

誠如八年之前,蔡英文總統在首任就職演說中提及,將會推動包括: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亞洲矽谷及國防等五大產業創新計劃,以作爲再造臺灣經濟的引擎。不過,在公佈後卻讓國內產業各界擔憂認爲,五大產業創新計劃願景頗爲亮麗,卻又與臺灣既有產業的關聯偏低,尤其推動內容空洞、執行方案模糊,導致面對任期即將屆滿,似乎難以呈現執行效益。相對已成爲促進臺灣經濟持續成長關鍵的半導體產業,在五大產業創新計劃中,雖較少着墨,但目前反而讓蔡政府將半導體的豐功偉績宣揚爲「護國神山」產業。

在學理上,任何經濟體系的產業結構之形塑,其所涉及的產品多元性、市場競爭性、環境永續性、社會包容性等因素,將會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影響。先從主觀的條件來說,除了產業自我努力與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之外,其關鍵乃是政府在推動產業發展上採取相關措施,促進產業配合外在環境變化,透過貿易發揮比較利益優勢,達到最佳經濟效益。再就客觀的條件而言,則是包括其所擁有的資源類型、資源數量多寡、市場需求、市場競爭對手能耐,藉此規劃其產業最適發展模式。

其實,從產業發展的歷史觀察可以發現,產業結構隨着外在環境變化,根本無法遵循常態穩定發展。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重創全球產業發展、供需失衡,是造成經濟急性休克的癥結;接着2020年突如其來新冠疫情干擾,則是波及全球市場需求、成本遞增,是導致經濟慢性威脅之根源。雖這些外在環境變化暫無立即性的危險,但卻又對若干產業帶來致命性之衝擊,使得我們在規劃產業政策規劃思維上難以墨守成規,必須與時俱進地創新。

■服務業佔比逾6成,多元創新是關鍵

在「520」新執政團隊即將展開的前夕,我們期待新財經首長在產業政策規劃思維上,能夠連結地氣,落實打造根基,避免過度虛幻淪爲虛晃。其中,除了從全方位、前瞻性的角度勾勒製造業升級轉型發展之外,更加無法忽略的是,目前國內服務業佔GDP之比重逾6成,與先進國家之結構相當,此意味着未來若要推動服務業發展,並非追求服務業產值的大幅成長,而是重視內容之多元多樣創新加值,讓服務業扮演促進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

整體而言,臺灣受到先天資源不足限制,根本難以投入爲數愈來愈多產業發展領域。亦即未來若要促進經濟持續成長,並非過度獨鍾單一產業或盲目投入毫無競爭條件產業,造成排擠其他包括傳統及服務相關產業,而是讓既有具有競爭實力的產業找到最適成長路徑,如此始能加速臺灣產業結構轉型,以因應更加嚴苛環境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