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RCEP、CPTPP與五眼聯盟

在現今地緣政治下,區塊性經濟的形成,也是環境之所逼,而其中的例外,當屬美國。美國在川普上任後,要貫徹他「美國第一」的政策,旋即退出歐巴馬苦心籌組的TPP,逼得當時「生米快煮成熟飯」的日本安倍首相,不得不另組CPTPP。當然,失去美國的CPTPP,猶如涼掉的咖啡,既不夠味、也不帶勁;而此,也自然地加速RCEP的談判與形成。因此,若論川普的功過,則其當是促成RCEP的一大「功臣」。

現今,拜登政府既無力、也無顏再領導美國重新加入CPTPP,當然更不可能參與RCEP,因此情況的確有些尷尬。而現今拜登政府的官方反應是,美國正考慮以其他組織的形態以爲因應。然其形態爲何?組織成員爲何?迄今仍不清楚,問題的關鍵,不是美國市場沒有吸引力,找不到有興趣入團的國家,而是美國現今經濟仍不振,國內被川普撩起的民粹保護之風仍十分強盛,而拜登在今年期中選舉亦很可能會輸的壓力下,是不會、也不能提出任何會失去勞工選票的自由貿易倡議。

就東北亞的日本及韓國來說,現在都是RCEP的重要成員,也都會全力投入RCEP區域內的貿易。美國市場當然重要,但現今除加拿大及墨西哥外,大家都沒簽,也拿不到優惠的情況下,至少立足點是公平的,故無懸念可言。

美國在現今的「困局」下,是要坐視此一情勢的發展呢?抑或是do something?至少,「別人吃米粉時,也須在旁關心地『話燒』」纔是。那麼,美國能「話燒」的地方在哪兒呢?

日本及韓國雖不是「五眼聯盟」的成員,但他們被美國視爲圍堵中國的重要成員,因此,在RCEP正式生效後,很可能會被要求加大對中國對抗的力度,而此力度是要能抵消兩國在與中國貿易後,所能取得的經濟利益。(如日本汽車零件業對中國出口,可取得91%的關稅廢除率;而電動車馬達的進口關稅可降爲零。) 因此,一個(政、軍)與經濟「人格分裂」的日本,當可預見,爲此,日本對中國,在美國的干預下,將會是欲拒還迎。而韓國對中國的態度,在北韓的牽制下,勢須力求美國與中國間新的平衡點,故其「迎中」的考量,在RCEP後,將較日本更爲明顯。

而就五眼聯盟的南太平洋的紐、澳兩國而言,紐西蘭近年來,務實對中的態度較爲明顯,因此在RCEP後,也可能更「務實」與「現實」些。做爲五眼聯盟忠實成員的澳洲而言,在RCEP施行後,雖對中國的貿易關稅壁壘可逐步下降,但兩國間的政治矛盾所引起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如澳洲酒類、漁產品等對中國的輸出所碰到的困難,是不會就此消失。彼此間在政治與經濟上的困難,與RCEP的啓動既無關、也無解。

五眼聯盟遠在歐洲的英國,在退羣歐盟、也與美國無法簽定雙邊自貿協議下,既已錯失加盟RCEP,何妨試試加入CPTPP?一方面可緬懷一下當年日不落帝國的餘威,另一方面也可長臂沾嘗一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之鮮美。然這鮮美的大市場,若中國沒能加入CPTPP,也是不夠肥美的。

美國與印度,現似已成爲國際貿易抱團下的孤影,兩大國,都是源於其國內的民粹政治使然。或許,美國已警覺,其「印太戰略」,在RCEP後,已出現巨大破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