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冠英》許水德的歷史記憶

許水德歷史記憶

「遷臺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發佈會,15日在臺北西門町紅樓舉行,當天在外面擠了好多的媒體與採訪車,是大家這麼重視這個計劃嗎?不是的,是前總統馬英九在裡面,記者都要問他要被如何「搶救」,而這件搶救、歷史、記憶,又將進入「歷史記憶庫」,佔着重要的一格

其實,記者要問的「搶救」答案,也就在發佈會裡,但沒人注意,他們只想拿到馬英九的答案,不知道更深刻的「答案」,就在馬英九看着的許水德在講着,這種「不知道」,就是歷史的失憶與斷層。很多在座的記者、工作人員、年輕一代,已不知道許水德是誰,不知道許水德講什麼,爲什麼會讓坐在會場前幾排的人感動、感慨,嘆息這「記憶」再不保存,再被扭曲,那就會是臺灣大災。就像許水德在七十多年前,那場大災中,與他的祖父,記憶認同相異一樣。

許水德說:「在座本省籍的,我最老,也是可以說見證遷臺歷史的見證人。今天舉辦這個會,搶救歷史,我感觸很多。爲什麼呢?因爲今天大家都在說化解仇恨,我想應該要鼓勵大家知道感恩。

我的祖父是在當年福建同安金門,搬到澎湖。我的父親是從澎湖搬到高雄,我在高雄出生。那時候記得天天在空襲,在防空壕裡面,我的祖父說我們快回到我們祖國了,我奇怪,什麼祖國啊?那個時候在日本教育,說回到祖國,我沒有感覺

後來35年,我在左營,我到火車站去接這些大陸來臺官兵。他們穿草鞋綁腿都一樣大。我看了之後覺得怎麼中國兵都這樣呢?我祖父說你小孩子不懂,那個綁腿底下是綁着鉛,走路重,打仗的時候拆去就可跳上去很高。

我以前不可能上中學的。日據時候,日本人上他們的小學臺灣人公學。我家裡貧窮啊,不可能上中學,上中學要內審書,內審你的家庭背景,我不可能上。那時候高雄中學,臺灣人最多隻能有30%。後來光復了,我馬上就考上了。我們在臺灣推動教育機會均等考試公平這兩件事情。這造就了多少人才邱創煥林洋港、甚至陳水扁、現在的賴清德,沒有教育機會均等、公平的考試,哪裡有今天的他們?哪裡有今天的我們?

所以人家說不痛不癢,做到三公。沒有公平的教育制度,哪裡有今天的許水德?現在87歲了還站在這裡講話?所以說完全感恩的心理

後來我從事公務,受到校長老師長官的提拔,一直走上來。228、戒嚴,這些都經過,當時爲了保衛臺灣來實施戒嚴,很多措施過當,甚至變成白色恐怖。我很多同學都參加反對的抗議,我那個時候沒有時間,我吃飯都來不及了,還要從事什麼政治活動?一心一意從事公務,從事爲民服務的工作。

我再回想那個時候初中一年級,考進去,上國語課,那老師是位北京小姐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歡上。她說我們的祖先從福建、廣東來。所以兩岸這樣在交流,現在大家對一家親都很敏感(指柯文哲的講話)。我想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到現在我還記得!」

問題是就是很多人不記得,還刻意抹去記憶、擷取記憶、選擇記憶、改變記憶,重造記憶,最後,會是被迫記憶,被迫卸下記憶中綁着的鉛塊,痛苦得。(作者爲歷史作家